01
最喜欢的穿搭博主昨天晚上难得的更新了一次微信推送,内容还是一样的性冷淡,全程在介绍她喜欢的北欧风服装品牌和家居。
简洁舒适的北欧风特别得我的心,尤其喜欢那些模特不谄媚不尖刻的表情,每个人脸上就像写着“我活着不是为了取悦你。”
常说一个人的衣品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人的性格,而我衣柜的几乎清一色的黑白灰,也有点像我人前内敛安静的样子。
认识我的所有朋友,说起我这个人,都会一致的觉得我性格舒服温和。而那些从没说过话的,经常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却十有八九会觉得我这个人并不很好相处。
有些人的脸上就写着疏离,这是真的。
我是个不擅长四处交朋友的那种人,就像周国平说所说的,我既不想讨好别人,也不想让别人来讨好我,我既不愿意让自己在别人眼里显得乏味,也不愿忍受别人的乏味。
所以我身边的朋友,对我来说都十二分的珍贵,我打心眼儿里喜欢她们珍惜她们,渴望她们得到快乐比我自己得到的快乐还要多。
这样既好,又不好。
好处是你身边的人都是你的知己,不好的是那些萍水相逢却有着利益牵扯的人觉得你很怪异。
从前常常羡慕那些能够和遇见的所有人都打成一片的女孩,爱笑的女孩儿运气都不会很差,这句话仿佛就是为她们而写。
但随着年龄渐渐增长却越发的不想去在意其他人的眼光,内向也好,任性也罢,随他们说去吧。
02
内向这个词,在社交备受推崇的文化中,长久以来被人所诟病。
大家提到内向的第一反应大都是,不善于交际,不善于言谈,不善于与人相处,这大概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歧视。
小时候祖父祖母辈的老人,总是很不看好我未来的发展,理由很简单,我小时候不喜欢说话,不喜欢被人逗弄,尤其不喜欢理那些陌生的大人。
在他们眼里,只有外向型的人才称得上是落落大方。
这种想法让我长久以来认为性格内向是一个贬义词。
他们不懂你内向性格的力量,不懂你长久沉默的思考,不懂你拒绝和棱角性格相驳之人相处上的抗争。
长大后逐渐想明白这些道理,再听到他们谈起这个话题,甚至有点同情他们不健全的价值体系。
内向不代表没有朋友,只是更知道愿意和什么人相处,内向不代表社交恐惧,只是很多事不想讲给你听。
我拒绝和某一个相对陌生人太过亲密和热情的相处,最大的原因是,那会让我觉得非常非常的不舒服。
而我私底下始终认为能够做到自身的舒服快乐才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实现。
于是我困惑于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费劲心思的想让身边的人喜欢自己,即使在很多方面彼此并不互相合得来。
泰坦尼克号的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年轻时一直被认为是个胖女孩,总是被身边人强迫要去接受胖女孩这个标签,后来她曾在采访中说到,瘦点没关系胖点也没关系,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就好,无论别人怎么说,都别去在意。
生命中很多人来了又走,他们的话你别去在意,你就永远不会迷失自己。
03
余华曾在作品《在细雨中呼喊》里写到: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永远也别去刻意讨好谁,需要你讨好才能维持的关系的人,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
我身边的女朋友也会偶尔因为同学之间的一两句无心的话就吃不下睡不好担心很久,常常怀疑是不是自己说错什么做错什么,惹恼了人家,小心翼翼的讨好,字字斟酌的说话,到最后也没有什么鬼用。
其实想的太多让自己不快乐,做的太多别人也不领情。好的关系是彼此互不刻意却能舒服的交流相处。
朋友贵精不贵多。你眼里那些朋友圈遍布全世界的人,大多被人情所负累,或者彼此交情仅限于寒暄和交换名片。
正因为社会的纷杂吵闹,才更应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想实现一种简单直接的生活,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应该处于什么关系便是什么关系,不刻意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活着不是为了取悦你。
我希望能够一直像照片里的北欧风模特那样,不卑不亢,不谄媚不尖刻,心态平和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