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效应又称白象效应、反弹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
白熊效应
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伤了自己的恋人,结果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内心苦不堪言;失眠的人努力让自己不要想事情,结果更加兴奋,大脑乱糟糟,没有睡意。这种现象可以用“白熊效应”来解释。
“白熊效应”又称反弹效应,也叫后抑制反弹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有时会觉得思维与我们自身好像不是一个整体的。明明想睡觉,但思维却清醒着,不停地回忆童年的往情。对这种无论是相对轻微或者致命严重的心理角力,人们的典型反应是努力去忘记,将它推回我们思想的“背面”,或者将其代表的主题改头换面。在过去二十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违背我们直觉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方式不仅是错误的做法,而且会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糕。
要想真正忘掉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不要把某件事情看得非忘记不可,好好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日常应该开展的生活、工作中,时间久了自然会淡忘。我们只能努力记忆,淡忘只能顺应自然,这就是思维的规律。
失眠的人总被告知“睡前不要胡思乱想”,对于伤心的回忆,我们也总提醒自己不要回想,但事实往往与之相反。越是不要做、不要记得的事情,却往往越会做,越会回想,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白熊效应”
当我们想要或正做,刻意做某事时,刻意忘记时,刻意改正时,往往适得其反。 ——语录 楼兰杦玖
专家提醒,“白熊效应”负面影响危害大
医学专家指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白熊效应” 会让一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在遭受打击时容易进入回忆阶段,以至于长久难以摆脱痛苦困扰,严重地影响身心健康,更不利于今后的生活。中医的“七情”学说认为“悲伤肺”,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年人的机体功能本来就处于退行之中,倘若过度沉浸在伤心回忆中,可使老年人肺气郁闷,上焦不通。过度悲伤不但会降低老人适应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体的代谢功能减低,免疫功能削弱,促使人体迅速衰老、疾病丛生,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当然,也有一些老年人为我们树立起了成功战胜“白熊效应”负面影响的典范,比如93岁高龄、再次被誉为“世纪美人”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一生遇到的灾难和不幸很多很多。她的故事很传奇,家庭生活却有点悲凉,在光影交错的时光中,痛苦多于快乐,眼泪多于欢笑,委屈多于喜悦!然而秦怡却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她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人不要老是回忆在痛苦中,那样太折磨人了。”她以超凡的毅力克服了“白熊效应” 的不良影响,最终成就了跨越苦难、跨越世纪的美丽!
心理学家认为,从心理方面来看,“白熊效应”是思维叛逆,具有反弹效应,这种心理效应会让人们觉得思维与我们自身好像不是一个整体的。明明想睡觉,但思维却清醒着,不停地回忆童年的往事。对这种无论是相对轻微或者致命严重的心理角力,人们的典型反应是努力去忘记,将它推回我们思想的“背面”,或者将其代表的主题改头换面。心理学研究发现,违背我们直觉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方式不仅是错误的做法,而且会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糕。
解决方法
1.肯定暗示更有效。专家指出,在任何患者接受治疗时,医生多多少少都会给出生活指导,肯定的指导,即“你要干什么”往往比否定的指导,即“你不要干什么”的效果好。对于丧偶的老人,更要给予肯定的安慰,比如可以这么对老人说:每个人都要走向死亡,这是谁也逃脱不了的自然法则。如果他(她)不“早走”,而是您“早走”,对他(她)来讲则更残酷。“早走”一步的,一定“希望” 您多保重身体,愉快、坚强地生活下去!不要伤心过度,不要想得太多,不要把悲伤装在心里等等。
2.转移注意力。当我们不要做什么的时候,不要反复提醒自己,而是应该用其他应该做的事情填满自己的生活空间与时间,时间长了也就自然会忘记之前自己不要做的事情,这样也就克服了“白熊效应”的负面影响。
来源:华夏心理网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