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河水干净到可以下去游上两公里就完美了)
昨天看到一句话“宁跟明白人吵架,别和糊涂人说话”,之前看到有人说“不要和傻瓜论长短”。这些道理都是明白无误的,但事实上每个人都一定曾经糊涂过,甚至依然在某些方面糊涂着,因此我觉得最好还是争取让那些没有那么多恶意的心机的人,渐渐明白起来——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明白之后装糊涂,和不明白下的真糊涂,是大不同的。这就好比拥有智慧和勇气、实力,却不随意使用他们,和遇到事情才发现希望拥有智慧和勇气,结果却没有,是大不同的。
一个不明白的人,遇到糊涂肤浅的人而且被其压制,显然是很难智慧地摆脱的,做不好那种断舍离。这就是对每个本身不那么坏的人及其在乎的人来说,变得明白的意义,这种东西,很多人不想教也懒得教,很多人也教不了,这时就只能分出比较合理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可能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争取博学广闻善思多辩,或者多向那样的人请教——如果有缘遇到而且时机合适或者能创造出时机的话。但追求博学难免耽误赚钱,而且如果没有进入一定的深度,却总是被一群肤浅的人压制着,那不仅会导致物质受损,连精神也要受损——也许是破茧成蝶的过程吧。到达一定的深度后,应该就无所谓了,追求合作共赢,但合得来的才合,合不来且无药可救就保持距离。人就一辈子。
十年前一个老头儿激动地说:我们当年帮助什么什么人,抵抗力老外。我问他:如果你自己在那里生活,希望活在南方可以随便看剧加四处游玩儿,还是希望生活在北方看剧都是违法的?他选择了沉默,应该不是陷入了沉思。现在看来其实可以更进一步,他希望他的孩子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因此,小心自己所谓的善意,也许会害了别人几代人!作为老师和家长,也要小心这个问题,别以为好意一定能产生好的结果。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那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或者不认为自己的好意害了别人几代人?多大的罪孽呀!还要标榜自己是好意!这里面涉及到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是否要拉一些人去垫背的问题,以及为了自己的利益是否要和土匪做朋友的问题,这个我就完全不懂了,因此不去展开胡说。
计划对一些影视进行二刷,也许会发现很多之前没发现的东西,比如《权游》对某些人的鄙视和讽刺,才发现应该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真是卑鄙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小恶魔那对双胞胎哥哥姐姐的无数言行,都是很好的证明——采用这样的手法来讽刺那些贪权的人,确实是少见的,而最后的寓意又那么明显。看样子,剧荒一说还是太肤浅了,因为很多书和影视、公开课,其实是值得看很多遍的——这就是“温故而知新”吗?
从《行尸走肉》到《权游》、《西部世界》,除了揭示一部分人的贪婪本质,实际上还暗示着普通人在面对自己无法掌控的局面的时候,应该是等英雄的出现,还是自己不断打怪升级?《行尸走肉》里的瑞克,更重要的是卡萝尔、瑞克的儿子和女儿;《西部世界》里自由调整自己的某些参数百分百的老鸨;《权游》里的二丫和他的“私生子”哥哥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面对迷茫与无奈,唯有学习探索和思考实践与纠正可能解决,学会借力使力,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
至于影评,以及书评、人评,别人评判的也好,我们自己评判的也好,很多自然都是信誓旦旦、斩钉截铁,貌似无所不知的样子,就算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但评论的时候,依然难免斩钉截铁,或者虽然本身是谦逊的态度,但遣词造句缺乏火候,或者因为信息的失真,或者看的人认知不到位,于是看的人,也难免觉得那是过度的自以为是。这就是沟通中信息发布者、信息接受者、信息自身、信息通道、场景(情绪)等的不完善,难免引发的偏见和误解,而且产生误解的一方,也未必能发现其实自己产生了误解。
因此影评人应该消失吗?这和最近的短视频版权之争略有关系,短视频的影评,该不该消失,不清楚,但影评人,显然不该。因为对无数人来说,靠自己看影视,是看不到很多细节的,至少我是这样,所以有靠谱的,至少是用心的影评,是重要的。就算有过度解读,或者有欠缺的解读,依然是重要的。
再说,人无完人,谁又敢说自己写影评,或者做人做事,就是完美的呢?你看那些完美主义者,实际上,他们都只是在要求别人完美,单就他们只会要求别人这一点,自己就不完美了,更别说他们做事的效率、效果、说话的分寸等等。因此完美是不会存在的,而是应该允许善意的不完美,或者说残缺的美,然后一起努力,让影视解读也好,做人做事也好,趋向于更好——遇见更好的自己,以及更好的队友。这应该说不算是完全的否定当下和过去的自己或他人,而是尽量客观看待人自带的系统BUG。
一个人的影评不完整,那就多看几个人的,这样一来,无论是有人仅仅因为认知不足而评论不到位,还是有人故意混淆是非,还是自己一时理解不了,正正反反的看多了,瞎子摸象,也还是能更好地理解真正的大象。
但是,要小心别人有意无意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误导人。
而且,对于一部好的影视,也决不能只是看影评,还要自己去通过影音,带入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去感受。
很多人其实是不喜欢看美剧或任何其它国外影视的,因为语言障碍。实际上,这会错过很多获取信息的机会。也有人说汉语都没学好,就不要学外语了,这自然也是在拒绝接收信息,学外语的过程,是可以接收到很多信息的——特别是对于追求原汁原味的人来说。一开始看网易公开课,我是抱着学英语的态度去看的,最后被里面的内容给吸引得根本就无视外语了,还因此被人说看了那么多,结果英语还是那么烂,这些,其实都是无知的偏见。看影视也一样,其实一开始也只是好奇看看,或者有时是想学英语,但最终还是要被内容吸引,为了更好地理解,自然要看汉语字幕了,刚开始会觉得别扭,习惯以后,就根本懒得听中文配音版——那种配音,和原汁原味的表情、语气、口型比起来,实在是差多了。当然人家配音也是为推动文化交流做了贡献。看得多了,就会发现,只会拿自己根本没有吃透的老祖宗的东西来炫耀,是很肤浅的事,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不应该去追求谁的文化更好,而是凡是好的,凡是真善美的,都要能吸收。这也是《学会提问》一书关于强批判思维和弱批判思维的明确的定义。强批判思维就是为了真相和真理敢于否定自己,弱批判思维就是自己永远是对的,只会否定他人。强批判性思维,显然无数人都是严重缺乏的,学校从来就没认真教过。敢于发表熟鸡蛋孵化出小鸡的校长,加上西安地铁站名之争,完全足以看出我们的校长选拔机制,是多么落后,也就不难想象,那些真正有思想深度的老师,被卑鄙无知之徒压制的痛苦——因为他们学识有善意却缺乏勇气和魄力,或者有勇气和魄力却缺乏智慧去完美地干掉那些垃圾……
一流的、顶级的智慧的信息与语言相比,毫无疑问是前者更重要。网易公开课里的很多课程,就是这样的存在。不看,自然也能生活,看了,才发现原来还可以打开更大的窗户。可惜也很久不常看了,这个世俗而恶心的世界,很多人的亲戚眼里也只有钱钱钱——这样亲戚,既无经济价值也无精神价值,只会给人添堵,不要也罢,尽管只是因为某些人有意或无意的让人活得没个人样。好在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以至于只要愿意,总是可以在黑暗中,找到一些光。
对《权游》,其实我一开始看的时候只是觉得热闹,前不久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其中“二丫”的影评,大意是说:你看一个孩子,要经历多少苦难,才能成为高手。忘了具体内容了,大意如此,仔细想来,二丫,确实是吃了很多苦,当然其中很多人也吃了很多苦。而结局,有悲哀,也有欢喜,虽然不完美,但依然有寓意。
也看到有人评论小恶魔,说小恶魔一个侏儒,劝一个私生子怎样面对别人的耻笑,那其实值得很多人参考。
而且这部片子中,还能看到人心的变化,特别是龙母的变化,多像一个故事:有个地方有三个恶魔怪兽,村民吃尽了苦头,终于有天来了一个少年英雄,屠尽了恶魔。但是,人们忽然发现,少年居然变成了最狠的恶魔!这是一种人心的变化,大概李世民武则天,也是这样变化的吧。
因此,小心欲望的无限膨胀,这里是需要智慧、勇气和仁慈心的。
还有一种变化,是一些人原本是小恶魔,剧中的小恶魔,似乎可以算是,但历经世事的洗礼,最终却变得很不一样。这一点,有些熊孩子,就是吧,经过多读书、多思考、多历练,然后变得不一样了,也许曾经的不知好歹不识是非,最终就分得清看得明了。
因此,让人多阅读,多历练,多看看更大的世界。而不是让他们成为井底之蛙而永远不知道自己在愚昧之巅,要让他们跌入谷底,开启新的旅程。
看影视,到底只是看热闹,还是从中发现些什么,也许不是一定的,但如果确实能发现很多东西,难道是一种错误吗?
权游8-6,是值得反复细品的,有些地方,细思极恐;有些地方,又如春风吹绿了江南。一如英剧《德雷尔一家》、张纯如女士的书《南京大屠杀》等!
影评只是一种信息,一如书籍和纪录片,或者别人给你发给电话,都是信息,靠谱的信息越多,自然也就越能避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误解和偏见,也就能从一个小枯井,跳到更大的枯井,似乎永远都在井里,但天地宽了,总会不同。
但有些影视,看看影评就够了,就好比有些人,看一眼就够了,看多了,那是浪费时间。而有一些,是值得多刷几遍的,就像有人说他们看红楼梦,每次再看,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有人说,人如书,的确也差不多,人本身就是信息载体——也许主要是八卦信息载体。尽量做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无论仅仅是一本诗词启蒙读物,还是音乐绘画雕刻之类的艺术启蒙读物,还是科学或思想的启蒙读物。应该尽量让熊孩子、熊成人,也朝着集智慧、勇气、友善于一身的方向走,因为对任何人来说,遇到这样的人,都是幸运的。但要想不错过这样的人,自己就必须要学会分辨这样的人,还要学着善待——否则,就难免被人降为打击了,小心像人类打蚊子一样。希望这没有贩卖焦虑,不过没收到钱,贩卖肯定是谈不上的,再说也轮不到我来贩卖焦虑。
前面说通过大量的信息,应该能更好地看待人性和兽性,被整体屏蔽了,就这样随便扔这里吧。
一部剧的演员,是在不断成长,还是在不断堕落,是个很大的因素,如同《权游》里的二丫和龙母。也如同《行尸走肉》里的卡萝尔和其他人,以及《德雷尔》一家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说,《绝命毒师》一直让我不满的就是那个臭小子从来没有进步,最后就比较郁闷,但也许有些人就是永远不会在某些方面进步吧。
而《权游》中二丫的武艺,和龙妈的龙子,显然是无数人都无法拥有的,但那些其实不过是一种剧情效果,最终,实际上还是看有没有在适合于当下的世道的生存能力,或者是做技术,或者做销售,或者就是能忽悠,都行。
前面说到龙母的欲望膨胀和屠龙少年的欲望膨胀,忽然发现,至今为止,看到的所有评论,都只是说了欲望膨胀,或者说人心变化的问题。而实际上,我认为这些故事背后有一个更大的寓意——做自己的英雄,既不要让真正的英雄流血又流泪,也不要让英雄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屠龙少年——也可能一开始就不过是借英雄之名要占领,但肯定也有逐渐膨胀起来的。这就是我一再希望所有人追求集智慧、勇气和友善于一身的原因吧。
事实上,这世上从来就不缺聪明的人(更不缺自以为聪明的人),也不缺杀伐果断的猛人,也不缺平凡友善的人,但永远都会缺集这三者于一身的人——以前总是把智慧和聪明分开,想来如果集聪明、勇气、善良于一身,其实也就是已经把聪明上升到智慧的程度了。当然这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总是有人要更贪婪一些,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要想不做工具人,就只能努力让自己朝这个方向走。因为没有善良的智勇双全,注定是四处树敌,而没有智慧和勇气的善良,运气不好自然难免被那些有勇气或者聪明但对你不友善的人狠狠地踩的。自己被踩,也许不打紧,小心自己在乎的人,不知道这会不会导致一些人最终智勇双全却对像我这样缺乏智慧的人毫无善意,无所谓了,随他们吧,大家都智勇双全而互相敌视,应该也很热闹的。无疑很多人觉得一切都很不错,其实那是因为没有做大数据对比,黑与白,是都存在的,最后是别非要等自己或自己在乎的人遇到了才发现不知道怎么办。那些自杀的,抑郁的,哭得稀里哗啦的,暴怒的,实际上不就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办吗?暴怒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办来自樊登老师的视频,他的视频自然也不是每条都对,但如果觉得毫无价值,那就已经暴露自己的认知了。
最后一张截图是网易推送消息里别人做的笔记,原标题是这些是能改变一生的纪录片。其实就《积极心理学》也就是《哈佛幸福课》这一个,就足以改变人生了,能改变到什么程度倒是因人而异,虽然看了这门课的我依然水平很差,但在我看来,凡是有时间看却不喜欢这门课的人,就永远要坚信自己是文盲!看这门课已经十一年了,改变了很多观点,但这个观点,还没改变过!这门课,除了看了给自己用,其实更重要的是去影响自己在乎的人——当然有很多是无药可救的。
其它的看样子大多数都是很好的纪录片,但却不一定会去看,这倒是很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