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1月9日立下flag到今日,整整两个月未着一笔,实在汗颜。
2024重新立下flag,一周一篇文章,踩在deadline来交作业。
另一个flag是一月看完四本书,第一周结束,完成得很好。
礼拜二从图书馆借出《愤怒的葡萄》,全书五百多页,四十多万字,算是一部长篇巨作。料想会读上十天半个月,并未想到六天就看完。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愤怒的葡萄》还曾获得普利策奖,改编成电影,是他最出名的代表作。一部描写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以现实手法冷峻的刻画破产的底层农民在贫困中挣扎,被社会制度,被资本蚕食侵吞,流离失所,挣扎求生的遭遇。
我读到过印第安原住民被驱逐被占领的故事,读到过《1942》中原农民因天灾人祸逃荒的故事,也读到过《平凡的世界》里特殊时期农民的贫困挣扎,还有《活着》里福贵个人苦难人生的故事,我却不知道原来美国白人农夫也曾有过这样悲惨的历史。
据说,有很多中国读者无法引起共鸣的是,这些农夫逃荒居然还能买得起卡车,虽然是老的掉牙的老爷车,他们居然还能在逃荒的路中吃得上面包和猪肉?这是逃荒吗?可别忘了,这个故事的背景是1929年的美国,是经济持续增长六十年后才有的一段经济萧条时期,几十年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积累下的物质财富,自然不能与我们中国古代甚或1942黄河决堤,解放前赤贫的中国同日而语。理解了这个背景,再去认真阅读,才能理解裘恩一家人的逃荒之旅,一路的贫困艰辛,被逼到绝望又苦苦抱有希望踏上新的行程。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三人,第一个凯西,凯西曾是一个牧师,但他在目睹社会制度和公权对失去土地的弱势民众的迫害之后,逐渐觉醒,成为农夫罢工的组织者,不幸被暴徒杀害。他并非圣人,他是在现实遭遇中独立思考,然后一步步觉醒的,同时,他也成为了书中主角汤姆的精神导师。
第二个汤姆,汤姆曾因过失杀人入狱,出狱后与家人一同踏上逃荒之旅。一次次不公的遭遇,被逼迫失去尊严,在凯西的感召下,他从一个冲动的青年成长起来。他有勇有谋,能力出众,深爱家人,尽力的保护家人。最后因看到凯西被杀再次杀人,被迫与家人分开逃亡。
第三个裘恩太太,虽然到最后,我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这个坚毅的女人,是全家的精神支柱,每一次在面对磨难,家庭即将分崩离析读到时候,她都用强大的力量维系着摇摇欲坠的家,安慰怀孕的女儿,威胁懦弱的丈夫,鼓励彷徨的儿子,照顾年老的爷爷奶奶和年幼孩子。其中一个情节,在穿越沙漠之夜,奶奶离世,她为了不影响行程,不让大家陷入悲痛和慌乱,躺在奶奶的遗体旁一整夜,直到目的地才告知众人真相。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女人啊,她的镇定冷静和思虑周全,简直是圣母一样的闪耀。
裘恩一家最后是否找到真正的落脚点,是否能够在一次比一次更沉痛的遭遇磨难中涅槃重生,书中并没有给出答案,此书并没有给出一个看似光明的结局。但在最后的洪水之夜,在破败的米仓,刚失去初生婴儿的罗珊用自己乳汁救快要饿死的陌生人,这是神来之笔,人性的光辉在那一刻,超越了一切。富人,资本,警察,政府视他们如蝼蚁,驱逐他们离开故土,以严苛的社会制度剥削他们,欺压他们,但善良和人性,却表现在这群活得像蝼蚁一样的赤贫之人身上,令人泪目。
“作家有责任揭露我们许多沉痛的错误和失败,把我们阴暗凶险的梦打捞出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以利于改善”,最后引用作家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说,愿无论昨日还是今时,他国还是故土,葡萄不再愤怒,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盛世无饥馑people皆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