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的选择
《弗莱蒙与希伦特》点滴
1.
这是我第一次看丹麦的电影,而且是一部反映二战期间的电影。
这是一部让我意外的电影,所以意外,是因为这样一个题材,却被导演用如此的方式演绎出来。
毫无疑问,剧中的两个主人公“火焰”“柠檬”是可以颠覆所有此类影片带给我的感觉和想象力的。
这是一个反抗者的故事,却始终充满着压抑和迷惑,这是两个不屈的战士的故事,但整个故事里感受到的不是那种所谓的高大上。
巧的是,几乎就在同一天,我看过一部也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国产故事片《触不可及》,如果单纯的从故事背景去考量,这两部片子或许算是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是反映战争题材,都是描述反抗者的故事和命运。
但是,说实话,一部《触不可及》让我看过之后,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如果我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哪里是《触不可及》,这分明是“愚不可及”“乐不可极”。不能不承认其实就故事性而言《触不可及》算是一个不错的好剧本,但是,愣是在导演低劣的审美和艺术表象上,被糟蹋的不忍目睹。
虽然是反映战争题材,但是《弗》剧的节奏并没有表现出太快的感觉。但是,处处透着一种压迫感,一种让你手心出汗的紧张。
面对纳粹的入侵,反抗者们用自己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尊严。
2.
这是哥本哈根北部一个雾气袅绕的清晨,本特(火焰)一边抽烟一边有条不紊地穿好衬衣,打好领带,在身上藏好了武器,又要执行新的暗杀任务了。尽管是纳粹占领区里最让对手胆寒的抵抗运动成员,但每一次任务本特都做好了赴死的准备,那粒可以瞬间毒死自己的胶囊,跟杀死敌人的手枪一样,总是随身携带。整理完毕后,他出门来到街边的一辆汽车旁,搭档约根(柠檬)正在等着他。
这样的两个民族英雄事迹,在绝大多数电影里,可能都要被反复欧歌和颂扬,《弗莱蒙与希特伦》却选择了另一个角度,当本特的旁白,从电影一开始就在不断询问所有这一切的意义,当本特向大家介绍,约根因为看到纳粹踏入丹麦而吐得一塌糊涂,然后就开始投身抵抗运动时,他说的其实是这个国家的普通公民,被迫卷入了一场世界性的政治军事角逐。如同火焰般的本特本应为更美好的事情燃烧青春;每次执行任务都会紧张地大汗淋漓的约根,更是应该过着居家的和睦生活,对他们来说,最初走上抵抗之路的原因,可能很简单:他们原有的正常生活被打乱了,把它夺回来是唯一的选择。他们讨厌侵略者的理由或许就是这么简单。
没有拔高,没有刻意的编造,一切都顺理成章。两个对纳粹毫不留情的冷血杀手,给纳粹制造了太多的恐惧和麻烦。整部电影的画面显得沉重而压抑,总让你觉得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人的命运到底由什么来主宰,谁又代表正义的一方?大概是由爱和仇恨来主宰,无所谓正义与否。 男主角“火焰”心中久远的仇恨来自纳粹对他女友的暴虐,于是他认定纳粹是他一生的敌人,尤其在纳粹占领了他的家乡后。似乎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单纯,他们误杀了不该杀的人,也放过了不该放过的人。
在混乱不堪的时局之下,他们在错中复杂的敌我关系之中,显得莽撞而热血。
正因为这种难分敌我的形势,让这两个冷血的杀手战士,一方面对纳粹铁血无情,另一方面却枉杀了一些无辜者。
3.
在不快的影片节奏里,充满着种种悬念和扣人心弦。把人性的多面,时事的无常,一点点的撕开再撕开。
爱国主义,在这部电影里,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沉重得如同王尔德说的那样成为了一种“邪恶的美德”,它的邪恶之处,让火焰本特产生了自我怀疑,从电影一开始的旁白里,他就在不断询问他们所作所为的意义,毕竟,他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去夺走一个人的性命,支撑他们反复杀人的理由,似乎只有爱国主义,他是如此担心自己会伤及无辜,可见他从未享受过毁灭敌人的过程。
但是,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战士没有选择,拿起枪或许是他们的唯一。生在那样一个年代,不甘做纳粹臣民,或者帮凶的人,就一定要抗争。
战争和浪漫和幻想无关,谍战中的女人是危险的,不可轻信,战争中的女人是软弱的,不可施压,不要轻易相信你的组织,你的上司,你身边的一切人。或许这是这部影片间或表达出来的东西,令人震撼和思考。
在我看来,这样的影片才是真正的有气质内涵的电影。这个根据真实的人物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没有华而不实的放大,影像极具北欧特色,风格沉郁寂寥,凄清绵延,剧情关乎战争,却有机地以点盖面,以丹麦抵抗组织的特殊使命延展了战争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主旨论及人性,却只做客观剖视,不刻意不矫情,不迷失于二战这一庞大的历史背景中,基调触及心灵,却又点到即止,做得巧妙而避开俗套,仿佛给予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注,留给观众宽泛的思虑空间。
“火焰”和“柠檬”最后可以说都是死于女人之手,都是被女人出卖。但是,影片没有任何的谴责“叛徒”,把一切留给了观众,正因为如此,所以,这部影片这样的处理,才给人一种难以言语表达的感受。
事实上,“火焰”临死还心存着对那个一而再再而三出卖他的女人的那份真情实感,这只能说在战争的大环境之下,一个残酷的冷血杀手人性的另一面。
4.
战争,又是该死的战争。
如果没有战争,本特也许会平静在享受着父亲的家业和殷实的人生。
战争,又是该死的战争。
如果没有战争,约根或许和妻女会平静的生活在哥本哈根,在天伦之乐里,迎接着日出日落。
但是,战争改变了这一切,愤怒的“火焰”,愤怒的“柠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入侵者的态度。
影片了有很多让人心动的细节,有妻有女的眼镜男约根之所以投入到如此危险的使命中,皆因德国人很轻松地就令哥本哈根沦陷,看着德国兵入驻,这个老实人呕吐了。此后忠厚的约根肩负起了作为一个丹麦人的尊严,虽然他正逐渐失去作为一个丈夫的尊严、一个父亲的尊严——约根为抵抗组织卖命,却穷得不名一文,为久未谋面的女儿过生日还得借同仁的钱,为给妻女弄点食品,就得抢劫德国人的商店,此间的屈辱自当难抑,可妻子还是跟了别人。当约根叮嘱妻子的现任,让他照顾好妻女时,影片给出了一个男人的酸楚不甘和尴尬,那个没彻底举起的因向女儿再见而微微摆动的手,掩饰着他的局促心酸和落寞。
一直作为“杀手”本特司机的约根在本特不杀女人的原则下,也举起了枪,只是那时他的枪法很糟,可日后他也已然弹无虚发了。约根死得很英勇,受伤的他独自和几卡车的德国兵交战,最后身体被打成筛子……,那真的是战士一定要倒在疆场上。
而“火焰”本特则更为从容,当他看到被纳粹包围之后,来到地下室,从容不迫的让我们再一次看到那一粒白色的药丸,战士可以这样倒下,让对手徒劳。所以,一直被他们追踪暗杀的党卫军头目霍夫曼都要发自内心的敬畏。
当一些人的生命被另外的一些人用来换取钞票,告密者注定要成为人们的鄙夷。
本特和约根都倒下了,倒在这块“童话”的土地上,影片结尾那一座座抵抗战士的坟茔,如同无声的讲述着一个比童话远远要残酷的故事。
但是,更多的思考,远远在影片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