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一直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当我接触到一些人,告诉我“读书无用”的时候,我很不理解,读书怎么会无用?
“你曾经读的书,你还记得吗?”
“你上学学的专业现在还在用吗?”
“读书让你的生活改变了吗?”
“命运是神奇的,你没有那个命,读再多的书也无用”
“书是一个人经验的总结,你读的书是别人的经验,你的生活还要自己去过自己去体验。”
知乎上甚至有个故事讲拆迁户拆迁后鄙夷大学生:“你读的书有个屁用?有我的命好?”
这么多的言论,塞满我的耳朵,读书似乎真的是无用的?
想想自己的生活,我酷爱读书,读很多很多的闲书,我的生活改变了吗?似乎没有,该失去的还是在失去,该郁闷还是在郁闷,该纠结还是在纠结。
02
可我为什么还是那么喜欢读书?
读书,首先,让我感觉愉悦,当我沉浸在故事中,我忘记了过去忘记了将来,忘记了烦恼,为人物悲而悲为人物喜而喜,这也许就是活在当下?哈哈,我也文艺秀一把!
我读书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为了故事愉悦而读,废寝忘食,晚上读到三四点,很多读过的经典网络小说都改变成了电视剧,比如《三生三世》《诛仙》《花千骨》,特别是花千骨,记忆最深的是当时在图书馆借了两本,我计划一周看完,可是当孩子睡后,我拿起书就再也放不下,凌晨2点多,一边看一边哭,老公朦胧醒来,吓了一跳“你在干吗?”
当然,有的书读的懂,有的书读不懂。比如安妮宝贝的那种沉郁压抑,我怎么也接受不来,跟风了一阵就放弃了,还有蔡骏系列小说,除了恐惧,感觉不到什么美和养分,甚至经典的《平凡的世界》《活着》《京华烟云》等等都觉得乏味,读不出它的内涵和味道。
但这个时候的读书只是将自己抛进故事的世界,躲避现实的烦恼,就像打网游、喝酒,短暂的将自己的精神释放,根本没有掌握读书的精髓。
03
直到经历了事情,有了生活的阅历(难怪说生活、时间是人生的老师)再去想曾经读过的书,都在告诉你一些道理,都在你内心积淀,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哦····原来那些书说的是这个意思呀。
现在静下来,我也可以去看《人生》,去看《活着》,去看《遥远的救世主》,去看《平凡的世界》,我也懂得,为什么要去看,去看什么?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是和作者的灵魂交流,是和作者的一次心灵谈话,是倾听有成者的谆谆教导!
特别是最近,读了三遍《活着》,这一类的书我以前是不敢看的,会很累,哭的很伤心。第一遍我克制着看完了,很唏嘘,不知道说什么好?福贵很惨,也很可怜,除了同情他,还是同情他。
第二遍,我看着哭着,可是当我从福贵的经历中抽身出来的时候,我看到福贵的果敢豁达,他敢于去回顾那个伤痕累累的一生,我由衷的佩服他。
第三遍,我像发现宝藏一样的喜悦,原来书里说了这么多的内容,原来余华老师讲了这么深刻的一堂课。我仔细的读余华老师的序,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经典,我摘抄记录都无从下手,因为全本都是经典,我仿佛在聆听一位智者的肺腑之言,人生经验之谈,是开坛讲法,是授道解惑。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拉掉一个字,思绪飞快旋转,得到的喜悦遍布每个细胞。
为什么我以前没有看到,余华老师在序中写出了他对《活着》的认识和看法,他的人生态度,他告诉我们活着和幸存的轻微分界,他的人生财富、道理和经验?
因为我没有用心去读,我没有用心去和作者交流,我急于去看故事,去听故事,去寻求情绪和感官的刺激,不去思考,不去分辨,不去悟,为什么要这样写?怎么会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现在还会沉迷在故事的世界,而不能去体会作者的心情)
很多人觉得读书,读的是快感,读的是数量,读的是积累,没错,读书快感是必须的,调动你的情绪,给你干货,让你在情绪的世界中冲浪,乐此不彼。读书是积累,读的越多你看到的越多,见识的越多,但最重要的读书读的是质量。
读书读的是可以改变你的想法你的观点你的思维,进而改变你的人生。
卡莱尔说,任何一本书的影响莫过于使读者开始作内心的反省。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作者二志成通过读书还清了400万的欠款,他的学生通过读书治愈了被医生判为绝症的皮肤病,开办了自己的英语培训学校,实现了人生的大逆转。
行动派签约作者彭小6通过读书,从四线城市公务员成为了拆书达人,新媒体作者,从原来月入两三千到月入几十万,接触的阶层圈子从固化到时尚,这算不算打破阶级定式,人生逆转?
有人说,这是神话了读书,有人怀疑,读书这样有用?我想说:“读书,有用没用,看你怎么读?”
选一本好书,用心读,回味、思考、交流、实践。
我喜欢读书,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了思考的喜悦,享受了交流的快感,享受了得到的窃喜,读书,太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