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是家族传承的,我觉着这话在理儿。
我母亲的厨艺特好,好在以味取胜,看似波澜不惊的一道菜经过她亲手操持就能吃出不同寻常。尤其是年夜团圆饭的火锅,记忆中那是最能代表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一道菜。
母亲用家养的柴鸡与排骨熬制高汤,剃下煮熟的鸡胸肉和排骨肉,卤过的带皮五花肉切成薄片,炸肉圆,泡发干虾仁、土豆粉、黄花菜、蘑菇,酸白菜切丝,锅底用酸菜打底,一层一种菜品,最后用酸菜找平,将一片片薄得透明的五花肉码在最上一层,再倒入高汤就算齐活儿。把事先烧红的碳放入火锅的烟筒里,上了气再煮十分钟就可以上桌了。吃火锅的时候,吃的人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内容,尤其是孩子们好奇得跟寻宝似的,一个喊:“找到肉丸子了!”,一个叫:“我夹了块鸡肉!”热闹非凡。只要火锅一出场其它菜都会受到冷落,所以年夜饭的时候,母亲怕大家品不到代表她心意的每一个菜,有意把火锅放在最后上。
母亲的厨艺深藏在她的精心里,那是她对家庭对子女深深的爱。无论我走多远,离开家多久,打个电话,嘘寒问暖之后总会问:“妈,今天吃啥。”妈会说:“想妈想家也想妈做的菜了吧。”
有个厨艺了得的妈,是一家人的福气。父母不在了,我们六个子女遵照母亲 “家不能散要经常聚聚” 的遗嘱,六个家庭住在五个省份里,平均两年聚上一次。自然而然,亲情中总少不了吃吃喝喝,并称要把家族“不倒槽儿”的吃货作风延续下去。不倒槽儿,就是吃了上顿下顿照吃不误,能吃、会吃还得会做。
大姐家的美食风格是清淡小菜,炒土豆丝、尖椒干豆腐、凉拌豆芽之类的毛菜炒的少油又清爽,符合健康饮食理念,比较受欢迎。她俩最拿手的是烙馅饼,大姐夫和面调馅包好,大姐负责烙,各攻一科,皮儿薄馅鲜,再来一碗小米粥留缝儿,真叫一个舒坦。大姐也善做荤菜,但讲究不如哥哥。
我们姐儿五个总爱抬举排行老二的哥哥,说他毕竟是住在皇城脚下的,厨艺有宫廷范儿。做个小窝头吧,都得是栗子面、黄豆面、玉米面三合一的,和面的水也讲究,枸杞、冰糖、蜂蜜水。冲那份麻烦我们谁也学不来,所以哥的厨艺高端大气上档次,他做的美食总能弄得我们眼花缭乱,他则享受于吃货们的吃相和毫不吝啬的夸讲。
二姐的春饼烙的好,冷热水各和一坨,然后合在一起揉,省好后,揪三个机子,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炕时不放油,鼓泡就熟,揭开便是三张,再抹上肉酱放葱、香菜、炒土豆丝或豆芽,卷成卷,吃起来特别开胃。二姐和三姐夫两人的拿手菜是做鱼,二姐做铁锅焖大鱼,用的是大个儿草鱼,焖出来的鱼鱼骨酥软,放凉了吃口感象鱼罐头。三姐夫是炖鲤鱼,将鲤鱼煎至金黄,放佐料呛锅再放清水煮好收汁,吃起来味道鲜美,食材也寻常,接地气。
四姐的厨艺排行末位,但吃相一流,且喜欢食物趁热,吃开心了笑声最有暴发力和感染力,我们都喜欢先请四小姐品尝。
我是最小的吃货,遇到不会做的菜就在群里向姐姐哥哥请教,在群里晒各自的美食成了我们的习惯,我也从中学会不少,南的北的中的西的,想一出是一出。美食节目是我的首选,《厨王争霸》、《回家吃饭》、《舌尖上的中国》、《向往的生活》还有b站的民间高手制作的美食,觉得可学的都喜欢尝试。出去玩的时候,要是没有尝到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吃就相当于没去,吃了、玩了才感觉到美了,这大概就是吃货的境界吧。
吃货的世界无人懂,但吃货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