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找到心灵归属的之前,谁不都是迷茫又嚣张地浪着。
表现的症状为:一半的人活在朋友圈里,另一半的人在给他们点赞评论。
他们看似言笑晏晏,关系非同一般。可见面了,连打个招呼都在纠结要不要先开口。人呀,是你活得好虚伪,还是网络才是你的主要生活?
吃个饭,看个电影都要拍一组照片,上个厕所是不是要弄一场现场直播呀?
我呢?也曾这么干过。老认为安静、乖巧,你这是无趣吧!
年轻嘛,喜欢张扬,以为这就是个性。
在朋友圈浪了一段时间,静了……
后来,越来越不喜欢发朋友圈了。现实的生活简单又美好,干嘛要去朋友圈找存在感呀。有些人的确是为了记录生活的美好,但最好的记录不是珍惜那一秒吗?
当下,很多摄影师崛起,拿起相机手机就是一顿狂拍。不懂构图,忽略光线,反正有人就是主题,有古迹就是风景。
可我想对那些镜头下的一切,说一声对不起,打扰您的美了。
如今讲真话的人也变少了,看真人秀的人变多了。大家都在渴望真实,可大家又都好虚假哦。一个人在朋友圈里盛装出演,一群人在下面虚情假意配合着。开始我还默默点个赞再溜,后来这点礼貌也省了。
不爱发照片,因为所有的景都在眼里。
不爱发言论,因为有些话只想说给懂的人听。
不爱秀恩爱,因为更加珍惜彼此相处的点滴。
只有心虚者才会大张旗鼓地宣布,实力派哪个不低调平和。足够幸福喜悦,何必炫耀吵闹?
当内心更加丰盈时,真的不太会在乎外界的看法了。
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千年轮回之下,会有相似的面容出现。那么,很多事、想法也会隔着时间来个“撞衫”。前者为原创,后者为抄袭。其实人世间也就那么两三事,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把它活了一遍罢了。
后知后觉,发现自己由张扬变为内敛,恰是很多人的成长轨迹。只不过有的是物理反应,有的是化学反应。
有些故事廖廖几人知,如你我;有些故事却为众人知,犹如她。
塔莎奶奶出身于美国名家,出入塔莎家的客人都是像爱因斯坦、马克吐温等的著名人物。也不见她发个朋友圈晒一下呀,因为不需要。
塔莎奶奶喜欢绘画,偶尔侍弄花草。她把时间交给了绘画、看书,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把精力放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时光都是幸福的模样。这样平淡又精致地活着,着实让人心生羡慕。
曾经在江湖浪了一圈,后来我已离开江湖,江湖也没了我的传说。
失落吗?不需要!江湖的虚情假意怎敌小日子里的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