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就是一个概率问题。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中,能达到85~90%,就叫习惯养成了。10%那叫小概率事件,50%左右那叫偶然事件。60~70%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85以上%才叫固化。你可以对照一下,你做到了什么水平。如果还要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中来看,不是一周,不是一个月,最好是100天。
我们在开始时往往要求高,有习惯上的洁癖和完美主义,但最容易放弃。期望天天完成,一天没做到,就后悔焦虑。这是好事情。
其实很多事情就是一个概率问题,如销售,你能把概率弄大一点,deal就多了,你就是top sales。
选择一个行为培养习惯,应该选择高频的行动,天天做的那种,而不是三天一次,一周一次的,因为低频事件,不容易固化行为,不容易巩固成就感。
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可视化,就是让你的变化点点滴滴看得见。让看得见的成果杀掉漫长的过程,看见前进路上的光。
1、把一个大的目标化成小目标
如果一个目标很大,我们很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变化、成果,长期的坚持也很容易造成疲惫期、平台期。把大目标化成多个小目标,就比较容易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学英语,想每天看出语言提高了多少很难;跑步健身,想每天看出腹肌的变化很难。如果每天看记了多少单词,读了多少文章就简单明了,如果看每天跑了多少公里,Plank坚持了几分钟就很清晰。
2、每天记录,增强成就感
一个行动固化成习惯,你得想办法每天记录。现在APP很多,学习实践然后记录,越来越科学。
我采用的是一个笨办法,纸和笔记录。把这个月的日历打印出来,张贴在书桌的正对面,每天一抬眼就可以看到,每天完成就划上一个√,一天一天,一周一周看下来,非常有成就感。一个月到了就换一张。
3、坚持会有疲惫期、平台期,找到跟你同行的一起交流,进步
一个人坚持一个习惯,在度过了刚开始的信誓旦旦的兴奋期后,就会出来平台期,平台期的特点是进步乏力,你看不到前期努力的明显进步了,你被各种事务开始惊扰到刚刚建立的习惯。
这时候,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是找到组织,多交流,一同去战胜疲惫期。
4、把坚持变成兴趣
村上春树说过,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我以为喜欢大多不是天生的,把一个绝大多人数看起来单调枯燥的事,如跑步、阅读、写作,变成喜欢的事,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活,需要你想办法调整。
把坚持的事情变成你的兴趣,喜欢的事,坚持就不是难事了。而不是等有了兴趣后再去坚持。
5、不断输出,让成果看得见
如果你跑步,每天能分享一起跑步的记录、路线图、跑步时拍的风景,或者写跑步日记,都是很好的输出。
如果你学英语,试着翻译一下最新的新闻资讯,或者加入一些翻译小组,他们会提供一些需要翻译的材料并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