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序式学习法
特点:实操性强。
与三步式学习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顺序式学习法。顺序式学习法很常见,比如在学校里跟着老师的进度听老师上课,比如上物理数学课,总是先学公理,后学定理,最后学习案例来学习,比如自学课本时从头到尾慢慢学习。不是说这种学习方法有问题的,而是其缺点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
1.枯燥、难懂
按照顺序式学习方法,这意味着你在前面很长时间的基础学习阶段中,你看的都是很基本的概念介绍,你会觉得非常枯燥无聊,很难理解。
【例子】:学习ppt。市场上教人学习ppt的书籍,往往在前篇过分着重基础概念的介绍。但对新手来说,新手对ppt不是很了解,这些内容就会使他觉得很难、枯燥,并且觉得自己没有信心把ppt学好。
2.不解、迷茫
在学习过程中你会觉得很失望。
【例子】:我们学习ppt是为了做好ppt,一学习就知道怎么动手做ppt,但是一上来就是基础概念,就会不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你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你对于这个领域的所有概念都是缺乏感性认识的。何为感性认识?就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知道理论这个点在实际操作中是怎么用的,到底有什么价值。
一开始顺序式学习时,你不得不从基础概念这些很抽象的东西开始学。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看书上的概念好像是理解了,但其实你是似懂非懂的。因为你理解的这个意思没法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结合起来,它的意思是很抽象很空泛的。在顺序式学习中,你会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中。
要注意的是,基础概念不是不重要——事实上是很重要的,而是说,对于毫无基础的新手,一开始就扎入概念的海洋中,对长期的学习不利。
3.没有正向激励
顺序式学习是很容易半途而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正向激励,即让我们感到身心愉悦的东西。
学习是可以有正向激励的,以下为两种情况:
(1)时刻了解学习进度:
如果我对我的学习过程是有整体认识的,那么每学完一些东西,我就知道自己又往前走了几步,自己又进步了。而且我还清楚,后面还有哪些东西等着我去学。这样一种时刻了解自己在进步的感觉是会让人觉得身心愉悦的。
(2)能够靠学习解决问题: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你学习一些知识,立刻能解决一些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就会认为我学习是有效果的,我达到了我的目的。这也是一种正向激励。
对于顺序式学习,以上两种情况是很难得到的。顺序式学习是从头到尾学习,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不知道后面将要学什么,难度大概如何,所以你永远处在一种看不清未来的状态,不知道终点在哪,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搞定,就得不到正向激励。顺序式学习,很难解决问题。因为任何教材往往在前面介绍基础概念,不会和现实中具体的问题关联起来。因此很可能在你学习的前30%-50%的过程中,你都没法解决问题,也就得不到正向激励。
二、三步式快速学习法(核心内容)
【概念】:通过三个步骤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1.第一步:快速建立领域整体认识
领域:我们将要学习的领域
(一)整体认识的重要性:
盲人摸象的故事的寓意是: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件事物,一开始就扎根于细节,很难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人摸到大象的腿就以为大象是柱子,摸到大象的尾巴就以为大象是绳子,摸到大象的耳朵就以为大象是扇子。因此了解整体对我们建立对这个领域的正确认识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1).要了解一个事物,必先正确认识其整体。
(2).我们了解了一件事物的整体,对于我们了解其细节是有帮助的。
知识是网状结构,则整体认识就更加重要。
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可以认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因此我们不了解它们。在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整体认识,而非扎根于细节。
(二)具体怎么做?
比较好的方法是:目录绘制法。
步骤:
(1)找到规范教材;
根据我要学习的领域找到比较权威、全面、规范的教材。
有两大类教材:
i,基础类:针对新手,内容会由浅入深,比较全面。
ii,应用类:默认读者已经具备基础知识,去进行一些实际的案例、应用和难题的解决的。
新手入门要找基础类的教材。
(后续课程详细介绍此部分内容)
(2)阅读目录,绘图;
找到规范教材后,首先详细认真地阅读目录,至少看几遍。
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目录的内容,相应地绘制成该教材知识点结构的思维导图。
(3)速读;
绘制完思维导图后,再把它看一遍后,快速把整本教材看一遍(除了大部头,耗时大约一小时,可能更短,也可能更久。)。注意这种速读不强求完全理解教材内容,可以说是囫囵吞枣,讲求速度,但要保证每一页你都看过。
(4)再次阅读目录及图;
速读完后,回忆一下全书大概讲了什么内容,再看一遍目录以及你画的思维导图。
(5)默认绘图;
合上书,放好思维导图,根据自己的回忆,自己去画一遍思维导图,能画多少画多少,不求太准确。
(6)修改优化;
若是画得惨不忍睹,那就再回过去看目录,再合上书,再修改优化,直到和最初的思维导图差不多为止。
(三)六个步骤可以达到的效果:
(1)了解全貌
通过阅读目录,绘制目录的思维导图以及速读这本教材,可以帮助你快速了解这本教材告诉你的所有知识的一个模糊的、大概的、整体性的面貌,这对你的后续学习大有裨益。
(2)了解结构
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反映出这本教材的各知识点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能建立起一种模糊的知识网络。
(3)感性认识
一本教材前面通常介绍一些枯燥抽象的基础概念,而后面会介绍一些实际的案例,而你速读一遍后,可以对两者建立模糊的感性的认识。你大概知道前面的基础概念是怎么应用到后面的案例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a。目录是精华,是最核心知识点的高度概括。
b。目录有结构,有层次。用思维导图绘制出来后,相当于把教材的逻辑关系画出来并可视化,也相当于画出书本的知识网络。
c。通过速读使前后关联,做到感性认识
d。速度完后,再读做对比,目录是整本书的骨骼网络,相当于把骨骼和整体做对比,从而加深印象。
e。再画避遗忘:自己画思维导图并做调整优化,使得通过速度建立起来这些结构性的知识点深化,避免遗忘。
同时还能解决的问题(顺序式学习的三大困扰):通过速读,你看到了前面的基础概念如何运用,也知道了他们在知识网络结构中的大概位置,由此不再觉得枯燥难懂、不解迷茫。因为建立了整体认识,你随时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会形成正向激励。
但要注意这种整体认识是模糊的,对概念和操作的理解是肤浅的,容易遗忘。因此需要后续步骤来巩固这些整体认识,深入学习知识。
2.解决问题为导向,感性了解知识点,初步构建网络
我们通过第一步获得的知识是干燥的,缺乏自己的理解,这时就要带着问题去深化理解概念和知识点。
综合性的案例:要用到很多知识点来解决的案例。(教材最后部分往往会有这种案例)
在第一步中的速读,我们可以大概知道教材中的案例分布在哪。当你养成这种速读式学习后,你也可以养成一种看到案例就折角做记号的习惯。
步骤:(从第一个最简单的案例开始以下的步骤)
(1)搜集整理案例
(2)尝试解决问题
(3)复习模糊知识点
(4)最终解决问题
(5)写下解决问题
速读阶段看到案例就做记号,案例代表一个问题,把该案例拿出来,先不看书上的解法,按自己速读所得的知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看能不能解决。有以下两种情况:
A。完全没有头绪:看一眼书上的答案,获得一种解决思路。(进入第二种情况)
B。有大概的思路(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只是速读,不可能真的完美解决问题),但相关知识点模糊,记忆不清。但你经过速读大概知道这些知识点在哪,就翻开书,去复习模糊的知识点,弄清楚后,再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遇到下一个模糊的知识点,就重复该过程,直到最终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就再重温一遍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然后写下所有解决问题的所有知识点。
一句话总结:你一开始学习不要扎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带着问题找解决办法来学习,这样学习速度才快。
这种方法会给人五个收获:
a。原来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感性生动
b。每解决一个问题,都需要若干知识点排列组合成网络,这样构建了一个小型的知识网络。
c。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很有成就感,得到大量正向激励
d。通过解决问题,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加深了。部分知识从非工作记忆区向工作记忆区迁移。
e。你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每解决一个问题,你掌握的这种解决办法对你的实际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
这就是案例式学习,简单粗暴。一开始可能很难,举步维艰,每遇到一个新知识点就要重新回头学。但是你每学习完一个案例,你的知识网络就清晰一步,越到后面就越轻松。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对知识点的认识还是在浅层次的,没有经过认知的固化和模式的建立和拓展,因为有限的案例无法解决无限的问题。没解决的问题的原因在于,可能大部分建立的相关知识点还处在非工作记忆区,或者没固化认知,或者没建立模式和拓展模式,因此要进入第三步:刻意练习+补充隐知识
3.刻意练习,补充隐知识。(后续课程中详细介绍)
只做三件事:
(1)回归原本
按顺序式学习认认真真地对每一页细读。
(2)刻意练习
即对相关知识点、相关使用技巧、相关操作进行大量练习。
(3)补充学习
除了这本教材,你还要寻找大量辅助性的文章书籍去补充教材之外的隐知识。
这样,经过这三步的扎扎实实的学习,才能逐渐建立起对新领域的认识。但到这里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要继续深入学习,下一步即研究模式的建立和拓展,从而提高自己解决新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