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善被人欺,多少人有这个血泪的教训,都不用去猜测,自古以来就存在。
这里说的“自古以来”的这个“古”字甚至可以追溯到生命开始的时期。生命是一种神奇的物质组合方式,有区别于非生物的显著特征。比如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又比如对弱于自身的生物有一种强烈的控制或者征服甚至是吞噬的欲望,而对于强于自身的生物一定有不由自主的臣服感,但同时又有强烈的不服,有随时准备着反抗的心理。
生物的征服欲望在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中,很多时候不会表现得那么赤裸裸,但不可否认他无处不在。人际交往中,虽然大多时候每个人都显有些礼貌,但是往往就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才是内隐的本质。
仔细想想,什么叫做征服对方?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允许一个人奴役他人,但是并不影响有些人获得征服感。最简单的就比如领导对下属的征服感,老板对员工的征服感。这一类关系显而易见,同时也没啥了不起的。因为为了生存,双方似乎都默认了这种关系。征服和被征服的双方都会从中获利,至于是否被征服已经不再重要。
你看,有时候是否被征服都不重要。
但是除了这种关系之外呢?你是如何与你“平等”的人交往的?
有没有发现,在一个团体中,总会有些人的地位不知不觉地高起来,有些人的地位不知不觉得变低。有人用“气场”这种东西来形容每个人的交往地位。我觉得真是太恰当不过了。
如果把每个人看成一团气体,人际交往时必然出现气团的相互挤压,那么气压强的势必挤压气压弱的。就像两个气球相互挤压,但是又不太像,人的气场相互挤压有“损不足而补有余”的后果,一个人越是被挤压,就越泄气,而挤压他人的人,就会得寸进尺,内部压力会越来越强。在故意或不是故意的过程中就会使被挤压的一方很难受。这两个气团不仅相互挤压,气压强的甚至能从这个挤压过程中从气压弱的一方吸取能量,使得弱势防更加弱势。
这就是所谓的人善被人欺了吧。那怎么办呢?偷偷告诉你,我就是那个被挤压的气场。
悲惨是悲惨了点,但是我也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智慧。最简单的就是减少交际,比如用“宅”的方式逃避很多甚至可以说大多数都是无关紧要的人际交往。有人说这是逃避,我倒不这么认为。这只不过是扬长避短的策略罢了,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社交”而社交。
如果非得说点什么有用的东西,我不得不说,人的气质几乎就决定了气场。而气质几乎是不能被改变的东西。这东西从基因里带来,或者说从小时候的教育养成。长大了就是一种固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武侠小说里说的所谓“行在意先”说的就是这个东西,人的行为方式决定了行为,行为在意识作出决定之前就完成了。意识在交际行为上并不是真正的操控着,它的地位远远低于你的“下意识”。下意识会在“即时社交”中支配一个人的言行。
不可否认,对于有很多深藏不漏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能真正做到“三思而行”、“三思而言”。这一部分人值得我们这些气场弱的人学习,用白话说就是“想好了再说”。话虽简单,但是每个人在即时社交中都时刻受到自己下意识的操控,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几乎不会发生“想好了再说”这种情况,除非事关重大,不得不谨慎言行。
三思而言行是非常好的办法,其实所谓的气场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那只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潜藏的心理状态罢了。如果不能很好的抵御他人的压制,那么起码要伪装起来。把言行放慢就是一种绝佳的伪装。
慢意味着沉稳,沉稳意味着强大。
强大自己的气场,除了三思而言行之外,还要学会拒绝。不要害怕自己的拒绝会让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什么变化。人不肯做到完美得让每个人都觉满意。其实对于塑造自己的气场而言,每一句话、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是在塑造自己的气场。每一次的言行都是不大不小的机会。
开头说的“人善”的“善”并非指善良仁爱,更贴切的意思是指懦弱可欺,这一点一定要区别。把三思而行和学会拒绝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好惹的人,就算是把自己从“人善”中脱离出来了。
至于接下来的是否要压制他人的气场,我建议不要。留着那点心思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才是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