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1】佛系养蛙“太牵挂”
最近,一只青蛙火遍全网。没错,它就是“旅行青蛙”。领养一只后,记得时看看它在干吗,不记得也不会怎样,反正是一款纯消遣的放置类游戏,只要你帮它归置好行囊,它随时可能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人吃饭游行,到处走走停停”。作为玩家,能做的除了收割家门口的三叶草、弄些食物装备给它,准备好行囊之外,大部分的时候只是默默地看着它吃饭、学习、玩耍,或者干脆啥也干不了,只能对着屏幕干瞪眼,等着它再次回家。
优哉游哉的游戏,与近来网络流行语的当家花旦“佛系”一词看淡一切、怎么都行的意思颇为贴近,于是这款游戏亦被热炒为佛系养蛙。什么叫佛系?讲的便是一切随缘。这句一语道破天机的话,扯出了多少父母对游子的牵挂。你想啊,你养了一只蛙,每天它干什么,是吃饭看书,还是写日记做手工,什么时候出门又什么时候归家,都随缘,都非常的佛系。游戏没有任何目标,这对许多玩腻了“打怪升级”的玩家来说,简直是一股清流。
关键是这种游戏设置的随机性,是不是和生活有点儿相似?游戏中的小蛙有木有很像我们的小娃?天下武功,唯萌不破。尤其是小蛙这么有爱的萌相,想不厉害都难。难怪,网络上争先恐后地涌现了那么多等待小蛙回家的“出家人”。养儿方知父母恩,自从养了青蛙之后,不少网友表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父母。无论游戏设计者的初衷是否有此意,但至少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地激起了大家的母性,也引起了许多同人的自创与反思。
网友的各种吐槽更是奇葩:“宝贝,你写日记写了一下午,写论文呢?”“哇噻,居然看到有一只蛙和一只女蛙共枕眠!”“下午它一直乖坐在家默默看书时,老想着让它出去,等它真出去了我又不停点开看,老想着它怎么还不回来。这个游戏真是太寂寞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世上的爱都期盼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教孩子学会一身本领,直到可以独立打拼就安心放手了。纵然,眼看孩子走天下,心中日夜多牵挂。但,这就是一代代的传承。
一切随缘皆是缘,将心比心爱满天。佛系养蛙,几多牵挂?不要急,慢慢来哈。
【2018-02-01】迎风绽放“小歌星”
1月22日,艺堂课与糖果联袂策划组织的2018唱响新声线上青少年歌手大赛正式上线,开始接受网友票选。情人节前后,评审团还将对选手进行专业评分,最终联选出前十名。
艺堂课企划部的柳老师在朋友圈里说:每个小朋友都很优秀,我们大年纪的时候,没有去过录音棚,也羞于唱歌,更谈不上多才多艺。可是他们这么小,就知道自己的爱好,勇敢表现,热爱音乐。每个小朋友都很棒,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这些可爱又勇敢的小选手~
嗯,可不是么,俺们小的时候,小伙伴们只会玩玩捉迷藏、跳房子、掏鸟窝、捞鱼虾啥的,吹口琴、大合唱之类的,就算是很高大上的才艺了。那时候,大人孩子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和娱乐项目都少得可怜,很少有独唱、独奏、独演的本领,更不要说培育什么文艺细胞了。
哪像现在,各种群众造星的海选平台层出不穷,“中国好声音”“舞林大会”“诗词大会”“最强大脑”“一站到底”“吉尼斯之夜”“我要上春晚”……每个孩子都像小花苞、小花蕾,不怕没机会,就怕不储备,只要储备好才艺的基本功,加上勤学苦练,总有发光出彩的舞台,总有迎风绽放的一天!
俺家的35号小选手,上榜不到七天,票数已经破千,在家人完全没有通过朋友圈或好友群拉票的情况下,这个阶段性成绩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看来,不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耳朵也是清醒的,唱得好不好,票数会说话。当然,排名高居前列、甩开我们好几条大街的72号、16号选手胡玲溪、秦方小朋友,底下送“掌声”“奖杯”“金话筒”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TA们演唱的《天之大》还真是蛮好听的,我也实事求是地为他送上了“人气”。
无论年前会结果如何,这次参赛都是一次美好的经历。因为练习生的训练正引导着孩子走进声乐的大门,而正在学唱《我相信》的孩子也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变得越来越从容。这份敢来录音参赛的勇气与自信,比什么都珍贵!
【链接】林杰睿正在参加2018唱响新声线上青少年歌手大赛
http://wx.miuse.cn/app/index.php?i=3&c=entry&do=item&id=7&nameid=35&m=picvote
【2018-02-01】回首旧文“评论集”
突然有种回望的冲动,于是随手翻阅起诸多故纸堆的评论。
xls73011评论:你的累累硕果让人惊叹,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坚持、刻苦、勤奋、奉献,这一切硕果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个闲暇时光,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你是频道的骄傲,更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姚立评论:专业因为专注,辉煌因为勤奋。一个始终在学习的人,一个始终在奔跑的人,一个把写作当做事业干的人,一个在坚持中获得成功的人。我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感受到了一股激发人前进的力量!
王良领评论:网上到处看到林编辑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向强军目标奔跑的勇士,有一种把信送到亚细亚人的精神。林编辑一书的语言非常生动,可读性强,启人心志,值得我们仔细品读!向林编辑学习!
江贻军评论:作为一个跨界融合的写手,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在网络思想工作中绽放光彩,实属不易,实在难得,这或许是一种热爱,或许是一种执着,或许是一种使命,或许是一种责任,或许是一种精神!
发帖专家评论:林编辑辛苦了!作为编辑甘愿为广大投稿人做嫁衣,成就了我们广大投稿人的美丽,实现了我们的愿望。正是你们的默默付出和耕耘,我们的好文章层出不穷,广大网友的点赞声滔滔不绝。好样的,为你点赞!
山水映客评论:林编辑的经历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笔财富,有精神的激励,有经验的吸收,有方法的汲取,更有哲理的感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路目标一路喜悦,林编辑的经历启迪我们:只要超越自我,就能结成硕果!
nmwq对《军旅写作需要“三心”》一文评论:真是茅塞顿开,感谢林老师,现在写写画画,越写越感觉底蕴不足。原来是因为读的少!一位游客对《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一文评论:蓦然回首,自己已在忙碌中丢失了那份宁静致远的心境,早间的初梦,遗忘于九霄。谢谢您,让我在迷失中找到自我!另一位游客则说:每次看到你的文章,都感觉是一种享受。接地气、有思想……更有人单刀直入:我要拜师!
漫步网络舞倪裳,追梦文字在路上。我将继续为梦向前冲!
【2018-02-01】晒晒网友“留言簿”
林子漫笔“微日记”写了这么久,渐渐有了规模效应,也渐渐收到一些回应。无论是编辑加注的按语,还是网友跟帖的评论,都令我心存感激。因为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以及一些小小的鼓励,这些都会化作我继续写下去的强大动力和坚毅勇气,去面对每一个夜深人静,去迎来每一个日落天明。
一位网友的留言很有代表性,因为包括我自己,在初读微日记系列作品都会有这种感受。网友 ghj海军 留言于2017-6-6 21:09:20 对《林子漫笔“微日记”(416-420):告别鹤城“感慨多”》一文的评论:以前也看您的作品,实在话不是很关注,觉得日记如此星星点点怎么能算文学。可当我今天沉静下来翻看你的一系列作品后才真正知道,你这应该算是大文学或者大作。首先坚持就很难,再者坚持一种模式就更难,再者一种模式下生成的感觉却总有不断闪烁的光芒我觉得就更加的难了。我总是不断的选择一些好的事例和典故去写文章,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只喜欢吃甜的孩子一般。而文学似乎真正在记录和融进你的生活里、骨髓里,才可以随时随地散发这异香。
另一位网友的留言很有鞭策性,让我有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紧迫感,不敢辜负大家的关心与支持。网友 渝夫 留言于2016-12-26 10:29:45 对《林子漫笔“微日记”(296-300):翻开日记“三百页”》一文的评论:我的天,文斌老弟的日记竟然写到300了!不只是感佩,更有小小的崇拜。
还有一位网友的留言更是点到了林子漫笔微日记系列的精髓。网友 宫明山 留言于2016-5-5 22:32:59 对《林子漫笔“微日记”(136-140):人生需要“爱的热”》一文的评论:小生活,大感悟,点赞!
大家的回应各种各样,想要总结举“栗子”时,肯定是难以挑选的。就像逛商场,花花绿绿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取舍。我只好横下心来,粗略扫一遍,大致选几条,不敢深研细究。我知道,一定还有更智慧更出彩更有内涵的留言被我挂一漏万,希望没被选到的朋友能够原谅我,并继续关注林子漫笔“微日记”咯。谢谢!
【2018-02-01】日记翻开“六百页”
林子漫笔“微日记”,本来只是一种以流水账方式记录生活见闻和点滴感悟的想法。没想到自从2015年金秋九月开始酝酿并于翌月正式推出系列微日记之后,竟然坚持了两年多时间,写下了六百篇微日记!
一路走来,“林子漫笔”渐渐在网上弥漫开来。随便用什么搜索引擎,只要搜一下这四个字,豆瓣、简书、微信号、百家号、今日头条以及其它相关的网页文章便铺天盖地,充斥整个屏幕,而且往后翻N多页也翻不完。
600,这个数字不大也不小。它比60的及格线高了10倍,可依然不能说明它已够格去炫耀。因为比起亿万级别的现象级数据,它不过是九牛一毛。只不过,回顾起850天、600篇、50万字这组数据,心海里确实翻涌着阵阵浪涛。
从最初的《【2016-03-01】微日记的“一百篇”》,到《【2016-07-20】似水流年“莫辜负”》《【2016-12-25】翻开日记“三百页”》《【2017-05-01】白驹过隙“四百匹”》《【2017-10-01】日记翻开“五百页”》,直至今天的《【2018-02-01】日记翻开“六百页”》,每次数字的更迭,都意味八九万字的堆叠。
从陆陆续续丰富公众号多图文、多媒体表现形式,到接二连三获得原创保护标识、赞赏留言功能,从一穷二白的创作,到始终如一地坚持,太多太多的努力值得内心铭记。即使无人鼓掌,也要优雅谢幕,感谢自己的坚持与付出。
有一份惊喜记忆犹新。前年父亲节前夕,《中国妇女报》刊发的《有一种父爱叫军爸》的散文中有这么一句铅字:“2015年开办‘林子漫笔’微信公众号以来,我又以‘微日记’形式发表《千金落地满堂喜》《回归父亲承诺书》《七岁看老离弦箭》等多篇亲子文章。”算是官方确认了我的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名分。其实在我心里,林子漫笔自从三年前的二月开始酝酿起,就一直像我的又一个孩子。这一点不容置疑,这个名分也永远不会消失。
林子漫笔“微日记”写了这么久,似乎已经成为一分习惯、一个品牌、一种气候,真有点儿停不下来的节奏。或许,我真的会坚持走下去,再接再厉地向七百篇、八百篇、九百篇努力进发,为书写人生的一千零一夜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