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三毛热之后,我就特别想看三毛的作品,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不久之前,在网上看到《撒哈拉的故事》降价,于是就买了来看。
在我看来,三毛是一个很自由的作家,她能够尽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像这次去撒哈拉沙漠定居便是一个典例。三毛是流浪的“三毛”,是自由的三毛,不只是她的旅行,更是她的心灵,当然,也包括她的写作。在别人评论或对她不理解时,她说:“好在,别人如何分析我,跟我本身一点关系也没有的。”我们生活是为着我们自己,又何须在乎他人的评头论足,正如许多人所喊着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与其说我喜欢三毛的作品,不如说我喜欢她书里的故事。
在《撒哈拉的故事》这部作品中,作者用心观察着周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了三毛的亲身经历。在撒哈拉沙漠这个落后而又贫困的地方,有迷信,有奴隶,有战火与不安,但是也有撒哈拉威人的善良与淳朴,荷西的炙烈而又朴素的爱,亲手建成的温情而又富具艺术气息的小窝,热情的朋友们……这也正是三毛在这个贫瘠落后地区坚持下去的原因,她对这里充满了殷切的爱。
在撒哈拉沙漠,由于落后而又缺乏教养,许多撒哈拉威人散发着野蛮与自私的气息,邻居们常常借了三毛的东西而不还,把三毛家里弄得乱糟糟的;不能理解真正的文明,将善良而美丽的沙伊达说成是荡妇;在三毛将自己的小窝改造成功后,房东却恬不知耻的来要求涨房租……但是也有很多让人感动与心伤的撒哈拉威人。比如在三毛《哑奴》这篇文章中,那个撒哈拉威奴隶拥有着娴熟的令人敬佩的技能,善良的心在接受三毛的馈赠后懂得回报,这要比那些自命高贵却做着无耻的行迹的人圣洁很多,他爱自己的家人,在被卖时还要拼死逃回家中把三毛赠与的东西留给家人,三毛没有将他区别对待,却要激发他争取自由的心,但是奴隶对于三毛的激将,只是望了会天空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小鸟,意思是说:“我的身体是不自由的,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人格。但是三毛对此确实无能为力的,这也是三毛对奴隶制强烈的批判。
“是的,总是死了,真是死了,无论是短短的几日,长长的一生,哭、笑、爱、憎,梦里梦外,颠颠倒倒,竟都有它消失的一日。”三毛在《哭泣的骆驼》中这样写道。这是对热情、善良而又勇敢多情的巴西里、沙伊达以及鲁阿的赞歌。在西班牙与摩洛哥的对峙中,巴西里为了撒哈拉的自由,建立游击队,掀起了民族自觉的斗争。奥菲鲁阿同沙伊达与之共同奋斗着,不管他们的斗争是否有效,不管他们的道路是否正确,这是一个民族的人们为争取自由的斗争,是一群热血青年献身自己理想的斗争。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最后,巴西里惨死,沙伊达与鲁阿紧随其后,这是三毛的亲眼所见,是她的亲身经历。政治之外,是三毛相处了较短时间的朋友的死亡,在对朋友悼念的痛死也暗含着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读这部作品,在感到悲伤的同时也可以读到一些有趣的事,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撒哈拉独特的风土民俗,如《娃娃新娘》,我们可以看到当地独特的婚礼习俗,从《沙漠观浴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撒哈拉威人特殊的生活方式,《死果》和《收魂记》也为我们介绍了当地的神秘与迷信。三毛用清新流畅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撒哈拉的风情时事图,让我们在沉浸于撒哈拉的魅力的同时引发对人性的思考。
20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