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搜索那个网站可以保存日记,找了不少网站。突然想起了杨小米推荐的网站,“简书”,简简单单地写写,很好,喜欢简单这个字。平常,没有过分的强调。不错,就直接注册了。
应该说很久都没有写过日记了,那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回忆中写过的日记都是初中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时的写作那是满满的痛苦回忆。一字一句,句句斟酌,难于下笔。到处去找作文抄,当成任务式的书写,想起来都觉得难堪。慢慢的脱离了初中,到了高中,日记不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从日常生活中了脱离出去了,那种瞬间解放的感觉,很爽。然后到了大学,生活都可以自由安排,别说是日记了。然后,学校毕业,开始工作,直到现在10年,日记都没有重新开始过。。。。
现在,到了三十而立之年后,人生这个老师开始布置作业了,日记,是可以重新拾起来的时候了。
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其实可以写很多很多,每天都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很好玩的故事,富含了很多感情的故事。简单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滋味。平凡中韵味着酸甜苦辣。
打小我是生活在农村长大的,我们那个村,很小,人口不多,几百户人家,每家每户都认识。出门都互相打招呼,很友好,很亲切。小时候,会跟着叔叔们去地里种庄稼,掰玉米,割小麦,拔野草,喷农药,满满的都是大自然亲切的回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提着铁锹,扛着锄头,顶着烈日,到了堤坝边踩着松软的泥土,其实也干不了什么农活,就是去玩去了。闲暇空余间就会结伴和小伙伴一起去抓蚂蚱和蛐蛐了,捉来后放到一个小塑料瓶子了,堆在一起,把整个瓶子都塞满了,大大小小的,形式各样的,绿色的,灰色的。味道很浓,一股腥骚味,现在想起来都能闻得到。我们农村那个时候灌溉用的都是井水,嗒嗒嗒响着的水泵,流出来的都是清凉的甘露,顺着铁锹挖的河渠哗哗哗地蜿蜒流着,浸润着豆腐块般的一块块田地。热了,我们就跑去嬉水打闹,把脚浸在水里,享受着一股股沁人心脾的凉意,在这闷热的夏秋,真是舒坦。秋收的时候,我们都跟着,学着大人般模样,左手挽着麦根,右手拿镰刀尖一拉。一把黄甸甸的麦穗就顺手拿下,轻轻地放到一边空地上,垒成一小堆,然后用野草根扎成一卷。举起来放在拖拉机上面,最后用绳子一捆,我们几个顽皮地躺在车顶上,看着蓝天,闻着麦香,就这么塔塔塔地一路开回去。北方的农村,都是四合院,院子很大,盖一圈房子,中间都空着,可以晒被子,晒小麦。。。按照现在的算法,那就是超大别墅,院子里可以停10辆车,那叫一个气派。小麦玉米毛豆收成回来了,都先堆放在院子里,最多的时候可以放整整一座小山似的。我们又多了一个可以摸爬滚打的地方。奶奶家开着磨面作坊,爷爷经常去磨面,我们几个小孩也常常过去玩,从我们家走两个路口就到了,大队的院子,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我们一家作坊,在西北角,进去后好多机器,虽然看过很多次,最后都没有搞懂是什么个生产原理,反正唯一的影响就是特别吵,震耳欲聋,面粉末飘的到处都是。每次爷爷工作完回家都变成面粉人,头发眉毛脸上全部都是一层面粉。后来慢慢地的工业化了,这块土地慢慢地多了很多工厂,记得有个工厂是锻压铁块的,一整天都不停地重复一个声音,整个大地都在被震得颤抖。大家都很讨厌这些工厂。尤其是我们小孩,有时候隔三岔五都去捣乱,谁让它破坏我们安静的生活环境呢!后来慢慢地,大队开始组织来大型设备帮助村里集体处理麦穗了。大队门口有块空地,也是我们的后花园。等大家全部收割好后依次按格子放在空地上,大型机器被放在正中间,轮到谁家了,大队干部在广播上喊一声,谁家干活的就来了,几个人分工,有的搬捆好的麦穗,有的解结,有的铺好在机器输送带上,麦穗随着输送带自动进去了机器,然后神奇般的麦子被收到了麻袋里,而麦秆从机器的最上方飞扬着出去。一般都是连续工作的,趁着老天爷打盹不下雨的时候,赶紧收粮。一个礼拜左右全村的小麦就全部收割了,留下了一个操场的麦秆。一座座山似的,最高有4-5米,天赐给我们的游乐园。天然的软垫,可以尽情地翻滚,斗牛,捉迷藏。每天下课,我们全村的男孩都会不约而同地集合,然后开始玩各种游戏。有时候捉迷藏可以藏到整个草堆里,就那么傻傻地待在那里,蚊子到处飞,虫子身上爬,找的人几乎翻遍整个操场也找不到,最后只能放弃寻找。一直玩到天黑,一个个被大人拎着回去。
童年是美好和愉快的。简简单单的,快快乐乐的,没有过分的攀比,没有日以继夜的补习,只有轻轻松松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