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

作者的文笔很好,刚开始的小半部分对于要留学的宝宝也许很有借鉴,也是很有必要交代作者自己怎样从一个光鲜亮丽的新闻从业者,申请留学的心路历程。但对于我而言时间线交错琐碎,而从留学到哥大那段开始,世界和词汇才变得瑰丽起来。

原因是作者的专业非常变有趣呀——口述历史专业。(There is a little God in everybody and that you are listening to!)·

在学术界,大家认为,口述历史有时候是官方历史的补充,甚至是官方历史纠偏的工具。 口述历史的功能之一就是收集个人历史,以弥补官方历史的遗漏,或者故意被官方历史遗漏的事实。口述史和官方历史同时记录历史、让口述史补充官方历史,有助于对历史真实完整地记录。
口述历史支持移民、种族、性别、政治、政府等领域的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建立历史档案,对个人、社区和机构的历史分析,以保存那些能够捕捉时代精神的第一人称的口述历史证词(testimony)。
这个理念相当于想方设法让个人史生动地存活在当今社会当中,如同让过去的历史继续活着。因此,他多次强调口述历史应该主动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而我从他那里学习到的更加新奇独特的一种方式是,让口述史用舞台独白剧的方式呈现。

让舞台剧演员来述说自己的故事,或者给剧本让他或他们演绎,那扑面而来的现场感会让人印象深刻。

你要有能力释放别人,首先应该有能力释放自己;你要有能力打开别人的心扉,首先要知道如何打开自己的心扉。只有感受到自己如何被释放的过程,你才能知道,采访对象在被采访时候的切身感受;只有自己经历过被采访的过程,你才知道,采访对象愿意分享哪一部分的生活。哪些生活,你需要努把力采访对象才愿意和你分享。因此,在课堂内外,我们有很多种类似于解放天性的练习。我们要知道怎么才能触动到采访对象内心最深处的回忆,只有知道了这些,才有可能在未来,自如地面对我们要采访的人。
在每一场口述历史的谈话当中,那些采访对象提到的人和事,其实都会有这样的自我辩解,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感受,完全是与被采访者不一样的。你要知道,他们如果在场,就是要发出这样的辩解的。我做这场角色扮演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什么叫作采访对象的主观性。我们不要听信一面之词。如果我们要通过个人史去记录公众史,我们就要尽可能多地采访事件中的多个当事人,尽可能地还原事件真相。多重的主观在一起,就能慢慢地加大事情原本面目浮出水面的几率。

作者采访财富协会是一个有趣的历练,将同学们各自采访的口述历史证词整理成可供舞台呈现的本子,并最终由专业的演员来诠释。因为美国口述历史的精髓是——不仅要记录历史,还要呈现历史。

cy:从这里可以看出,page seven的《蝙蝠侠枪击案》应该属于口述历史,但采访人明显不专业。

911事件口述是哥大口述历史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哥大对600个采访对象做了900个小时的采访,编著了《After the fall》。随着口述历史证词的推进,911事件发生前后给人一种三维立体般的亲临感受,911不再是电视里远在异国他乡的新闻,而是无数活生生的人的悲哀。灾难的细节和场景就在眼前,那种切肤之痛痛彻心扉。通过口述证词也可以发现“就在布什政府到处在为战争合法化寻找着各种理由时,真正的美国人民到底是不是也渴望“复仇”?渴望发动一场战争来报复? 民间的想法是否和官方试图制造的意识形态相同?教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这正是口述史可以发现真相,对公众历史进行纠偏的好例子。当CNN(美国有线新闻网)不断播放着双子塔被击中的画面,试图营造一种复仇的情绪时,遭受灾难的人们却根本不希望再发生任何流血事件”。

“当9·11发生时,人们被推出了历史的语境:官方初始为事情制造的意义被媒体所捕捉,小布什政府默许了媒体制造的意义,这些意义几乎全部被定义在政治领域。9·11和9·11之后的日子被描述成一个独特的、没有历史上下文的案例。这种没有历史根基和文化背景的描述,被立刻放置到了集体领域的记忆当中。这种放置,实际上损毁了上千个个体的悲伤经历,使其变成了一种国家的象征。2001年9月11日的国家叙述,毫无意外地在24小时之内被赋予了一个标题——“美国处在战争之下”,甚至连配乐都有了。


作者的思想同样受到了很大冲击,比如在哥大看纪录片,因为内容的纷繁复杂,拓宽视野的同时,也会对认知造成直接的冲击。在导演的镜头下,有人们想不到的悲催,比如《中央公园的马车》,也有导演为了让世界关注那一小撮群体而进行拍摄,比如《艾尔赛部落的呼声》。

比如观影穆罕默德·尤努斯的纪录片,名字叫作Bonsai People: The Vision of Muhammad Yunus(《鹏赛人: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视界》)。因为之前看过尤努斯的《穷人的银行家》,再看这部影片,自然会更钦佩他了,钦佩他“人们不仅需要和政府的原有规定和偏见做斗争,还需要和强大的宗教教义和人们的传统观念去做各种调和”。

哥大观影后是要讨论的

同学们激烈的讨论让我徒然对小额信贷和银行家尤努斯有了新的认识。我并不想掩饰我在这件事情上的无知,因为我坚信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对所有的行业所有的话题都有全面的了解。这件事情对于我,有棒喝点醒的作用。这并不是有关某件事情、某个学术观点的单纯问题。这件事情的真正意义在于,我发现这和我在美国教育体系当中的很多学习体验相似,很多时候我对事物抱有一种固定的想法,但是倾听更多真相后如梦初醒。在美国校园的多元氛围中,我们有很多机会倾听不同的观点,有机会铲除那些根植在身体里的偏见,防止被单方面灌输一种观点。这些经验让我逐渐相信,信息对称、自由表达,是改变固定思维模式的一个基本因素。

我意识到,由于以前习惯了被灌输某种标准答案,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在思维上也变得懒惰。我甚至不知道,我已经如此习惯于接受别人对我的灌输。然而,在美国,通过体验各种脑力激荡,一种新的模式已经开始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逐渐被激发了出来。当有人提出来一个观点时,我的思维总是条件反射般地弹跳了起来,一个问号随即出现在了脑海——“事实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因为口述证词必须呈现历史,学生们必须学习展览怎么摆放,可以更好突出重点直抵人心;需要观看很多现代艺术作品,学习让口述证词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介质传导。

被展示的艺术家的第一个作品是一个浓缩的视频影像,一个人推着一个巨大的冰块在炎热的墨西哥城走了12个小时,虽然这12小时被剪辑成了几分钟,但是你在这被剪辑的漫长的12个小时里,可以看到那个冰块体积从大变到小,一直到最后化成水滴、消失于无形的过程。整个作品几乎是无声的,人们在静默的观察中,可以看到完整的大冰块从巨大得荒谬,一直到逐渐消融至无形的过程。这种消失,既符合现实预期,又让人无可奈何,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人类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境遇。这个作品有个极富哲学意味的题目叫作——《徒劳无功》(Sometimes Making Something Leads to Nothing!有的时候废了半天劲儿却没有结果!) 这个视频结合它的题目,触发了我内心很多感受,也引发了我相当多的思考,这和很多我们人生的过程相似,有时候我们费尽心思,用力过猛,最终却一无所得,徒劳无功。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和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而我们最终能学会的,只是接受与放下。
就在我们还沉浸在这种哲学式的表达时,艺术家的另一个作品,已经开始在课堂上展示了。这个作品,如果你不知道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背景,是根本不可能看懂的,通常需要教授的反复解读才能获得一些感知,这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种知识的补充。这个视频作品的画面中,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的一个斜坡上,一辆老旧的甲壳虫汽车(原来墨西哥出租车的主要车型)缓慢而费力地上坡,汽车上坡的同时有音乐的声音响起。一旦音乐停止,车就从斜坡上滑了下来,回到了平地上。当音乐再次响起,车又开始缓慢爬升,一直到音乐消失,车子再次滑落。如此循环反复,让人费解。
这个作品是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多媒体策展人给我们做的讲解,她也是教授邀请来的课堂嘉宾。她指着视频告诉我们: “在这个作品里,弗朗西斯用甲壳虫车的上下反复,暗喻美国和墨西哥冲突不断的边境问题,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顽固的存在,并且难以最终解决,造成了一种纠结的现实存在。”听了这个解释,我才感受到了作品其中的奥妙所在。
后来,我写了一篇论文Bizarre or not Bizarre(怪异还是不怪异)来论述我对这位艺术家作品的理解。 “第一眼看上去怪异的作品,其实理解了之后,你才知道,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它并不奇异。艺术家用作品来诠释他眼中的世界问题,并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上的人们提醒这个问题的存在。这种奇异的表达,正是让冲突和问题,通过艺术的展示被人们重视和理解的方式。所以,怪异和不怪异,其实是相对的。”
这个观点正如艺术家阐述自己的作品时所说的:通过怪诞的甚至有些冒昧莽撞的艺术表达,艺术唤起了一瞬间的暂停、一些荒谬的无意义感。
……我可以告诉你我的理解。斑马线是一种制度隐喻,而艺术家的工作就是为被制度和秩序改变的生硬无趣的世界增添色彩和美感。红绿灯这件作品,也很不错,艺术家的敏感在于别人习以为常的平凡事物,能够把其意识形态化、符号化。世界上各种红绿灯的集合,可以让你通过这一点不同,感受到世界的多元,甚至感受到每个国家、城市的不同个性。这个作品有带你穿越时空、思考世界问题的作用。海上连船那个作品应该更好理解,对照古巴和美国之间一直非常紧张的关系,这表达了艺术家对于僵持政治的美好愿望,如果海上的船连接上了,两个国家似乎终于可以对话了。这是政治隐喻最清晰的一个作品。

cy:通过作者的描述,我对观赏艺术品有了新的认识,也能理解晚晚那段话了。学习、理解一个之前完全接受不能,一片荒芜的领域,实在太让人兴奋了——这些作品就是跟作者的对话。我期待一段学习的奇幻旅程。

生活没有绝对的完整,只有最大化的完整。当完整被优化了,并被自己的理性认可,尽管再也回不去纽约那个让自己血脉贲张的城市,我的内心也会微笑着。

人的幸福有时完全和你拥有的光环无关,它和我们正在拥抱的所热爱的事有关。

足够优秀时,你想要的一切都会主动来找你。当你自己变得一天比一天努力时,世界马上邀你一起同行。怎么可能抛下一个强大的你呢?

努力学习,愿你我共享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830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9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875评论 0 33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37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34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91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5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17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6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8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5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7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2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0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4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49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36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