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4 以下内容,根据对魏君老师非暴力沟通之倾听的艺术课程的理解与认知,进行整理。
一、关于沟通技巧
1.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一项调查(或研究)显示,成功人士的四种要素包括:教育(A)、志向(B)、智力(C)、沟通技能(D),四者的关系是A+B+C<D。
2.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人际关系包括交友关系、工作关系以及爱的关系。人际关系的作用在于,“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反之,亦然。即“一切幸福也都是来自于人际关系。”
基于魏老师的讲授,我的理解是:烦恼和幸福位于人际关系的两端,即,以临界点为中心,一边是幸福,一边是烦恼。倾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于人际关系“幸福”的一边。
3.沟通技能=表达+倾听。
“一生中,有50%的话是不会被听到的。” “80%的成就来自于倾听(同理倾听)。”
我的理解:同理倾听是可以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即实现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是需要练习的。并不是我今天学习了倾听的知识,明天,我就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去倾听的。
在习得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做的不好,可能依然使用原有的方式,可能……都没有关系,因为,从知道到做到,需要练习、需要在错误中学习、需要给自己成长、改变的时间……
“同理心有一部分是先天的直觉,有一部分要经过后天的努力。”(选自《倾听:提高沟通力的最关键一步》)
4.自动化反应vs.有意识的回应
自动化反应来自于魏老师的表达,启发到我的部分是我与有意识的回应建立起了连接。
联想到,在生活中,自己与人的沟通常常是自动化反应,而自动化反应的依据是自己多年以来形成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式,这部分,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的、准确的,因此,要想倾听,需要先去对自己回应他人的方式有所察觉,然后,才有机会看到自己思维受到哪些固化模式的束缚、干扰,甚至是控制,之后,改变才会发生……
5.理念:改变(成长),即从A到B
通过学习,我们需要获得的是:
第一,是什么?(what)——A是什么(即我的现状是什么);
第二,为什么?(why) ——B是什么(即我的期待是什么,抵达哪里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抵达B的位置,B点对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到底是什么?
第三,如何去?(how)——即如何从A去到B,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该选择那一条路呢?
第四,什么时候?(when)——即给自己从A到B的时间是多久,根据自己计划的时间,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和B的相关性,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向B。
以沟通为例:
首先,在现状分析上,明确自己沟通能力的现状;
第二,在目标达成上,自己希望达到的结果;
第三,在路径选择上,从观念与技术两个层面去做功课。
6.观念vs.技术
观念:马歇尔先生说,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
我的理解是:学习NVC,并不是使用某项技术,去掌握形式上的NVC,而是,经由NVC的学习,基于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与他人建立连接,让爱发生……让爱发生,比什么都重要!
技术:从技术入手的改变,只看到了技术,而忽视了我们要对话的人。技术将会成为我们评判自己、评判他人的新的标准。
因此,当我们基于“理念”与“技术”的双重努力进行的改变,才有机会让我们走到B。
二、关于同理心
我的收获:
第一,同理心与同情心的区别
1.同情心促使情感失联,而同理心能激发情感联系(感同身受),是一种“连接”(connection)。
2.同理心是种选择,一种容易受到伤害的选择。因为,为了能够与你连系在一起,我必须连结我内心能够理解那种感受的东西。
第二,非同理倾听的行为
建议;比较;说教;安慰;回忆;否定\弱化感受;同情;询问;辩解;纠正。
以上部分,我都有,或者是有过困惑自己是不是用非同理倾听在倾听别人,现在,我确认了一些,那么,就意味着未来我会有更多的察觉……
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的理解与收获是:
1.“同理心”与“同情心”无所谓好坏,学习它们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分它们,更好地察觉我们的行为与语言,更好地给出它们!
2.当我们开始不会说话了,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语言有了察觉?而这是改变的开始,因为我们渐渐地知道了A在哪里……
3.在沟通中,你说什么,或者做什么,未必能够真正地帮助对方。而连接才能够有机会帮助到对方,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倾听的方式建立连接。
4.学习的过程,不是记住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而是,体验到倾听的经验,自己得到倾听时的感受,get到了这部分,我们才有机会给出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