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第一天,公司有心,安排了一场邂逅语言阅读魅力的机会,请人讲了讲“诵读、朗读、朗诵”的艺术。
请来的小咖美女,应该算得上本地界儿业内出名的一位;且不问她是什么官职,反正看着那份儿笑容,挺舒服的;虽然我是坐在“山上”的位置,但是还能看出她膝不分离的站姿,还能听到被渣渣音效干扰得差点儿出不来的润润的声音,也是蛮知足的了。
起初小尴尬不断,台下居然都像白丁们,让台上沟通甚觉困难。反正咱这样的粗人听上去,感觉人家讲得挺有耐心挺细的,台下的大概都被视作高级知识分子,必以为对于“读”文字,肯定有所了解,其实不然。
人多功利啊,也许,台下的人觉得:这些东西,跟现有的工作能有多大关系啊?
台上的用专业的发音,告诉这些拿着高学历的专家们——语言、文字、文学,是一切艺术的起源与基础,工作之余,可以让自己心灵得到滋养……
那句歌词怎么说的——每个人心里有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呐?
远方去不了,那就种诗吧!
当问谁关注了“为你读诗”,我举了手,不过没有被看到;想想,最初可能还真是唯一被看到举手的吴想妈妈指引下,才关注那个以声音著称的公众号,后来在喜马拉雅里听了它若干的专辑,听读了古今中外各色嗓音的诗歌、名著朗读,饱了许多耳福,也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人的一生是线性状态的,如果想让它宽度和深度有所增加,就应该学会接触、欣赏更多的艺术,领略其中多彩的世界,比如电影、绘画、音乐、舞蹈,还比如——耕读。
从儿时的诵读到照本宣科的朗读,再到声情并茂的朗诵,也许咱们没有天赋,但是可以有欣赏的耳朵和本领啊!
不过,现场欣赏美女讲者的两段音频,虽相隔十年,我却只注意到其中内容和内容带给自己的感受,耳朵并没有能辨别出她发音的不同。
这也许就是留给我的启发,可以把它用于自己音频的录制中。吐字、断句、气息、感情,多重因素绘制而成的朗读、朗诵,才会带领心灵得到起起伏伏的感动。
泪腺太发达了,当听徐涛老师的《将进酒》中,小提琴奏起时,心里有了寒毛倒立的颤抖,不自觉的热泪涌上……
心中那亩田,也许要拔草,也许要施肥,但是首先得深耕才能播种,我把任何方式的读,当是犁地的耕作,不停地耕耘,以期心田之土能够肥沃。
对了,还得努力先办把能听见吞咽的万元起步的话筒,这是个大目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