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2月20日,我发布了一篇题为《在简书日更的人,谁还没有点焦虑》的短文章。
12月25日,该文意外地收到了无戒老师的一条评论,且录之如下:
“日更就是每天写,不管写的是什么。等写完一部小说,或者几十万字以后,回头改,和删减。你会发现你创造了很多奇迹”。
02
之所以让我感到意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通常一篇文章的阅读量会在24小时左右的时候趋于稳定,此就算有浮动也会很小。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经验,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请勿对号入座。
而这篇的阅读量现在却变为五百多了,虽说已百思,尤不得其解。
二是,一般鲜有像无戒老师这样大咖级的人物,给我的拙文做评论,因此当时多少还是有些激动的。
03
其实,单纯就这篇文章来说,个人以为一般。
题材属于自我反思性质的随笔,行文有些晦涩拗口,观点尚不够深刻。
可不知何故,阅读量会在后来有较大幅度的反弹。
我想,或许是从情感上引起了部分在简书坚持,和向往日更的朋友吧。
04
说到日更,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但核心问题无非有两个:
一是,日更的必要性及意义。二是,如果要日更该如何做。
第一个问题,当然需分情况进行讨论,不能笼统地讲。
对于普通写作者来说,须依据时间、心情和是否有合适的素材这三者综合决定。
由于三个因素在多数人身上,很容易会有至少一方面的缺位,因此日更在他们显然没有多大的必要性。
05
而那些极少数的专职作者,及许多对自己在写作上有所要求或期待的人。
比如靠写文或出书等文字性工作谋生者,或者想通过写作提升自己,包括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
甚至渴望在未来能够凭借一技之长养活自身的人,日更自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在此想特别说明下后者,这类人群在简书上尤其活跃。
他们更新文章的频率高,参与活动的热情也高。
其中的主力军是学生族、上班族,可以说代表了简书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
06
讨论完必要性及意义,接下来再说日更该如何实现的问题。
首先是时间。除了竭尽所能地利用零碎时间来思考文章的选题、结构及修改外,你还需要比别人更勤奋点。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
在不影响本职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前提下,你只有最大限度地克服自身的惰性,挤出一定的时间来写作。
07
排除万难“解决”了时间的难题,另一个重大课题是素材,即究竟要写什么。
时事热点、历史故事、生活体悟等等,你熟悉擅长哪一方面,就写哪方面好了。
如果是初学者,或者某一天你确实找不到可写的东西,不妨尝试下我给出的建议:
看一部电影,可以写“专业”的影评,也可以写观影之后的感想。
看一本书,选择写“学术性”的书评,或者比较个人化的读后感。
再有就是,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或当下生活的见闻感悟,尝试创作随笔、散文或小说。
之所以会感觉没有东西可写,是因为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还不够。
所有在路上的问题,必然要在路上解决。
不要有过多的担心与期望,先开始写起来。
总有一天,“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问题是,你努力了吗?你坚持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