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90后每个月收入多少才正常?”的话题引发网友关注,不少90后参与话题讨论,分享了他们的工资收入和生活状况。
有月收入平均三四千的,也有月收入过万的。但不管大家收入多少,似乎大多数人都在“哭穷”。
丸子昨天刚好读到一篇文章《钱当然是越多越好,那么多少才算多呢?》,挺受感触,特别想和大家来谈谈对工资收入的一点想法。
-01-
作为一名在职场摸爬滚打了三年的90后,临近年关,不由感慨今年好像又是入不敷出的一年,年底没有存款,更没有余钱。
房贷、房租、信用卡、花呗……每个月工资总还没在手里捂热,就要立马还掉上个月欠下的所有账单。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领了一份假工资!
每次还完所有账单后,拿着所剩无几的一点生活费,总会很想念学生时代每月伸手问爸妈要生活费的日子。
不用为钱担忧,也没有如今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生活、工作压力。想想那种状态如果可以一直保持,我们90后也不至于早早就面对秃顶、脱发的烦恼了。
但生活总归要继续,夜也始终要继续熬,乌托邦日子里的幸福感很短暂,因为我们的欲望在不断膨胀,促使着我们必须趁早步入社会,想法设法获得财富,然后才能尽快过上拥有车子和房子,包包和口红的幸福生活。
别怪我太物质,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毕竟在普通人的世界观里幸福和钱总是分不开的。毫无疑问,我就是“没有钱就万万不能”的那类普通人。
-02-
究竟拥有多少钱才算是幸福呢?
不知道你还记得刚工作时挣的第一笔钱吗?你当时幸福吗?
2014年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媒体担任编辑,晚上跟版到凌晨三点,只为顺利拼过试用期。
当在人力资源部签下正式合同的那一刻开始,我终于可以拿到一份实习期工资了,1350元,记得特别清楚。
刚开始工资虽低,但所幸寄居在亲戚家,房租不需要我操心,于是我把千多的工资过成了几千的感觉,吃吃喝喝、逛逛买买,而且还十分得意自己不用再问父母讨要生活费了,回家甚至还可以买点零碎东西带给家人,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都说“越会花钱的人才会挣钱”,因为会花钱的人更会思考挣钱的途径和门道,但后来我才知道并不是谁都适用于这一法则。
我爽快的鼓励自己买买买,可买到最后好像既没学会如何花钱,更没学会如何挣钱,只知道自己越来越缺钱。
但不论如何,“缺钱”也算是一个我挣钱的动力吧!激励我要努力改变现状,满足更高一点的需求。
想当初,我将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工资目标定在了5000元,认为这对我而言已经是很高标准的一个层级了,但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当我实现5000元的目标时才发现,5000元已经支撑不起我的物质需求了。于是也便有了领了一份假工资的心酸。
-03-
究竟将收入目标定为多少合适呢!
《2016年度中国幸福报告》专门就月薪多少最幸福给出了答案,报告中提出:
所有的月薪区间分布中,月收入1.2万元-1.5万元的人,幸福感最高。
幸福感与个人收入关系图表
但从图表中大家是否发现一个问题,当一个人收入增高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收入的升高幸福指数反而下降了。
其实我们对于工资收入的幸福感都是很短暂的,就像我读书时的幸福感,领到第一份工资时的幸福感、实现工资目标时的幸福感……
这些幸福感总是在你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的时候,就被生活压力改变了滋味,你要想再获取同样的感觉只能选择继续努力向前走。
就如同《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提到“体验快感VS享乐适应”时说的:
人会因为很多小事很兴奋和满足,但是这种愉悦感会很快被适应,不能持久。
想如今身家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的马云,聊起自己最幸福的日子竟是他每月拿91块钱做老师的时候,那时候他会想再熬几个月就可以买辆自行车了,但现在早就没有这种需求了。
所以,90后每个月收入到底多少钱才正常,究竟挣多少钱才能感到幸福呢?
根本没有准确答案。
你拿多少工资都是正常的,它是和你的个人价值相关。
你挣多少钱都可能不幸福,因为永远没有永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