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因为发色,上热搜了。
22日晚,孙莉晒出大女儿黄多多的近照,照片里的多多穿着淡紫色衣服配深色一字裙,一头挑染成紫色的头发非常吸睛。
在妈妈的镜头里多多或歪着头,或荡着秋千,或牵手妹妹,整个人散发出自信又随性的笑容。
这已经不是多多第一次引起热议:
9岁时打了耳洞,拥有自己的口红。
11岁开始给自己搭配首饰,照片里无名指上的小戒指时常出镜。
12岁化浓妆参加学校舞台剧。
13岁的淡紫色头发。
许多网友纷纷热议,这全然不是一个“好姑娘”该走的路线,她的父母难道不管管她吗“真正的教育是,教你温暖纯良,也给你爱与自由”让很多杠精失望的是,他们所谓地“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在多多这里完全不适用:
她热爱舞台,10岁就登台与小竹马一起演出暗恋桃花源,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为法国电影《小王子》配音,参与巴黎Bonpoint大秀。
她英语水平很好,不仅能够在公众场合与外籍友人自如交谈,还翻译出版了包括《幸福先生》、《小猫咪追月亮》等多部英文绘本。
她爱画画,喜欢弹钢琴,也会做手工,做糕点。
13岁的姑娘,娇艳明媚的花朵,却比花朵多一抹芬芳。
“真羡慕这样平等的家庭关系”
“真希望天下的小孩子都像他们一样健康快乐成长,内心世界幸福温暖”
“真好看!本就不该限制小朋友什么,在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尝试。不然一直抱有好奇心,一味地阻拦并不是爱”
热搜下面,艳羡声此起彼伏。
也有许多网友现身说法:
“我十几岁的时候,也想染头发烫头发,因为就是一种新奇的感受,比一直没有尝试过,心里一直想要要好得多,难道,染个头发就变成坏孩子了吗?”“尊重而有引导,孩子需要有自己的选择与爱好,不是探讨对或错而不是下指令与服从指令。”
每个成年人的内心都曾禁锢着一个黄多多。
每个孩子,都希望拥有像这样一个开明的家庭。
黄磊孙莉的教育理念中的“平等式灌溉”,主张自由大于规则,而自尊与独立远胜一切。
现在,他们的养育成果得到了千万网民的见证。
在《爸爸去哪儿》中,黄磊曾谈到尊重孩子:
“我从未把他当做孩子。她是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格。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在许多人眼中,孩子穿什么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饰品,做什么样的发型,都是需要进行“劝告”与“调整”的,因为孩子不够“懂事”,需要父母的指引。
而事实却是:当你愿意蹲下来,与孩子的视线在同一水平线,你会发现你眼中的“美与丑”、“早熟与不堪”,于孩子而言,不过是一次对世界的试探与尝试。
如果父母接受孩子的选择,那便象征着平等与理解。
真正的教育,是教育孩子温暖纯良,且不吝给予他们爱与自由。
毕竟,我们要养育性格,而非空壳。
“真正的教育是,平等你我,
尊重你我”
如果说拥有黄磊孙莉这样开明的父母,是黄多多拯救了全宇宙的结果。
那么朱雨辰与朱妈的关系,可能代表了大多数。
去年《我家那小子》数次热搜,一半以上与朱雨辰有关。
年近四十岁的男艺人,始终活在母亲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保护中,拍戏、饮食起居与情感,朱母无一不插手。
就连出差上海,母亲都会背着家里的铁锅去专门为儿子做菜。
是的,连菜里都是爱与奉献的味道。
朱雨辰的妈妈在这部综艺里说出一段著名的菲佣理论:
“我是用整个生命去爱我儿子的,我没有自我,完全没有自我,我现在还能做,能奉献,我在家里的位置能顶两个菲佣。”
在这样深沉的爱下成长的朱雨辰却在节目中流露出无奈与痛苦:“她太无微不至了,让我觉得我已经不太敢反抗她了。”
镜头下,朱雨辰母子的相处方式被无限放大:朱雨辰非常抗拒母亲的照料又不得不被动接受;母亲没有任何私人生活,全心全意为孩子付出却苦恼儿子不肯向她倾诉内心。
双方在以“为对方好”的方式别扭的相处着,却错失了每一个能够坐下聊聊天谈谈心的机会。
占有欲太强的母爱,并不是把孩子当做一个个体,而是把孩子视作永远无法长大的婴孩,在孩子的世界中强刷存在感,强行全程高光,却不知厄住儿子命运咽喉的并不是外来者,恰恰是她本人。
最可怕的不是来自陌生人的恶意,而是父母没有界限的爱意。
我们时常认为,我们的个人生活需要为孩子无条件让步,有好吃的,先给孩子,我们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兴趣与爱好,只为陪伴孩子。
这也是许多父母的误区:我要给孩子伟大又无私的爱,这也是最好的教育,这是我们的责任。
然而这却并不是孩子需要的。
真正的教育是,我的孩子是独立人格,我同样也是独立的人格。我们的生命因有了孩子而更加丰富,却不因孩子而侵占了原有的全部。
让彼此在“父母”与“孩子”的身份中寻找恰当的身份自处。是“孩子,我尊重并鼓励你的决定,也谢谢你尊重并鼓励我做我自己。”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爱满则离。
教育不是一味的给予,也要索取。
索取孩子的“认同”,索取孩子的“牺牲”。
而不是一味的让“付出”成为一张纠葛母子关系的毒网,越想逃离,却越窒息。
“真正的教育是,认可与鼓励,
守护与尊重”
《请回答1988》是豆瓣评分9.6的神剧。
双门洞的孩子们,无一不成才。看似平凡普通的女主,也在成长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她曾是不受重视的家中老二。
她也曾是独享父母疼爱的掌心宝贝。
在准备大学联考的时候,德善时常坐在巷子的台阶上发呆,她的五人帮小伙伴中,善宇热爱医术。
狗焕带着大哥的心愿要做飞行员,连平时不正道的娃娃鱼也想追梦唱歌或跳舞,更不要说阿泽小小年纪就已经在围棋世界占据了一方土地。
只有她,似乎没有梦想。
德善对爸爸说:“我没有梦想,很蠢吧,很让人心寒吧!”
她爸爸回应道:“大家都是这样的,没关系,梦想,慢慢拥有就好了。”
德善因升学压力而纠结的内心被爸爸慢慢抚平:
“爸这会儿的梦想啊,就是我家宝拉,我家德善,我家余晖,没有病痛,健健康康的,爸的梦想就只有这一个。”
就是爸爸这个称不上梦想的梦想,让德善平静下来,一边迷茫,一边寻找自己。
或者在旁观者看来,德善爸爸什么都没做。
但实际上他已然做了很多:
对孩子的迷茫表示认同与共情,不过度灌输大道理;
对孩子表示了最大的鼓励与肯定,而非以家长之名指责引导孩子的行进方向。
许多时候,孩子犹疑或怯懦,需要的不过是一个轻轻的推力。
真正的教育,不是为孩子操盘,而是为他们守舵。
“真正的教育是,你我席地而坐,对过去‘指手画脚’,
对未来共同探索”
亲子关系有千万种模样,但却只有一个道理,我们仅仅是以父子母女之名生活着,而孩子终于要飞,成为一个独立人格。
龙应台曾在《目送》中这样描述与儿子安德烈的关系: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寻找有时、放手有时、保持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穆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而“平等”二字永远是进行时。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是一方输入一方输出的翻译复制,而是你来我往的交流构织。
作为父母,要想给予孩子真正的教育,就要深刻理解平等二字:
平等是,允许孩子探触自我世界的边界,鼓励他们与喜欢的万物进行多次交流与尝试。随后孩子们自会意识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有少量的物件儿能与自己相配。相比之下,一件不太符合“常规”的衣服,一次失败的染发体验,代价实在太小。
平等是,给予孩子的教育与爱不是沉重的奉献之爱,也可以是共同欣赏一部电影,或者出去走走。
当父母用“强压自我”作为爱的筹码,往往换来的不是对孩子的尊重,而是加倍的压榨。
平等是,当孩子迷茫不加指责,陪伴他们拨开眼前的迷雾,让孩子的成长有“呼吸感”。
孩子,不是父母的翻版或人生的外传,他们是全新一本书,我们父母,只是亲手写上序那个人。最好的爱莫过于父母之爱。最成功的教育莫过于与孩子一路同行。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果喜欢可以点赞分享朋友圈哦!】
疏桐教育官方合作伙伴宝贝走天下(夏令营单日游&多日游)邀请您参加国内外特色风情文化!
适合对象:5-13岁学生
添加微信:shutong0074 即可咨询获取详细信息和独家优惠! 还等什么,一起加入畅学畅玩!
还有更多干货等你吆(可获取免费学习材料和其他福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