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工作中,脾气差一点的老师常常快气炸了,脾气好的老师委屈得真想哭,有的老师甚至气得很想改行。但是,老师能随便发脾气吗?面对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十分无奈地说:“不能”!
首先,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哭的还是老师。
即便对孩子发了脾气,也不能让老师更舒坦。看到孩子没有遵照自己的要求,便想要发火、斥责,这其实也是老师心中不安定的一种表现。老师对学生发脾气,也是在把自己的不安传递给学生,导致孩子的心里更加战战兢兢,反而一错再错。
对孩子发脾气,其实是“双输”的做法。老师大发一通脾气,学生觉得莫名其妙,表面服从,内心抗拒,并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老师反而身心俱疲,愈发暴躁,责任心特别强的老师还会因此而陷入后悔自责,工作体验越来越糟糕。所以,还是不发脾气为妙。
其次,老师发脾气,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在学生面前大为光火,暴跳如雷,是老师丧失理性的一种表现。严重者可能还会进一步对学生实施体罚,这不仅超出了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师德红线”,容易使自己招致处分,而且会给自己的名声和教师形象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所以从自身考虑,最好不要发脾气。
教师发脾气,一方面可能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轻则影响他的学习状态,重则损害他们的人格发展,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往往较差。殊不见,有的孩子被老师批评之后,一时想不开就跳楼吞药,让老师遗恨终生。还有的孩子一时气愤,竟拿刀刺向老师,令人唏嘘不已。
此外,现在的家校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老师发了脾气,即使孩子没事,他们回家以后告诉父母,难保父母不会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大闹学校。新闻报道中有的老师被迫向家长下跪,甚至被殴打,也让老师们颇有兔死狐悲之感。
但是,如果老师有了脾气,是不是就得强忍着?那是不是就应该对熊孩子撒手不管?也不是,不能对孩子发脾气,不等于放弃管教,这其实是督促老师真正把教育视作一门艺术,寻找合适的方法更好地影响学生。
首先,老师要学会通过自我暗示调节情绪。学生惹自己生气的时候,老师要提醒自己:发脾气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从而控制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冷静下来。老师要记得,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是有示范作用的,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又怎么能埋怨孩子不懂事呢?学生看到老师简单粗暴的态度,也会进行模仿,变得浮躁任性,让老师的教育行为更难实施。
其次,老师要学会给自己减压。老师的责任心都很强,看到学生不成器,心里往往很着急,想要马上纠正,但越苛求自己就越容易不知所措。教师这门职业很依靠经验,年轻教师慌乱的时候多一些,但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往往就能耐下心来,找到合适的办法。作为老师,遇到想发脾气的场合,只有一个办法可以破解,那就是耐心,如果不行,那就再耐心一点,“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慢慢地就能想出好办法了。
另外,老师要多看,多想,多研究。孩子不服管教,往往并不都是孩子的问题,也和老师的教育行为不得其法有关。老师要在尊重并对学生生命发展负责的基础上,多接触和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不会总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强加于人,适得其反。我们常说教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但教育的目的是十分单纯的,就是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这个前提下,老师巧妙运用教学机智,把握学生个性,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才会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不管怎么发脾气都不可能拥有的威信。
总之,老师对孩子也要有更多的耐心。老师要通过爱的教育感化学生,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需要时间才能看到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看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仿佛没有什么明显效果,也千万不要着急,坚持下去,这颗种子慢慢就会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等到有一天,老师突然发现班上原本散漫的纪律有了改善,那个顽皮的孩子似乎懂点事了,此时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