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儿子的那一年,为了生计,出了月子就去上班了,早出晚归,往往是早上我出门了他还没醒来,晚上我到家他已经睡下了,陪伴他的时间严重不足,当时没有育儿知识储备,潜意识里认为婴儿期只需要吃饱睡足,每天出去遛遛弯晒晒太阳就足够健康了,殊不知错过的是给孩子最佳的起跑线,错过了孩子最宝贵的脑部神经元建立期,读完《父母的语言》这本书,对儿子的愧疚感涌上心头,愈加沉重。
同时我又觉得很庆幸能在女儿两岁+读到这本书,让我还有机会科学引导孩子,至少Better late than never!
在育儿路上,或多或少也听说过多和孩子讲话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但一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直到读到《父母的语言》这本书,才真正了解到其中的科学原理。
作者通过对三个组家庭进行跟踪记录,得出了一组迥然不同的数据统计,三岁的孩子累积听到的词汇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4500万个,而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是1300万个,相差了整整三倍之多,并且孩子掌握的词汇95%是和父母的是一样的,这就科学的论证了“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个命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悬殊呢?原因是人类大脑的神经具有可塑性,孩子在婴儿时期大脑根据来自外界的刺激不断的进行神经元的链接,如果外界刺激不足或者欠缺,大脑会自主认为人类不需要对应的这项功能,便逐渐断掉这条神经元,形成不可逆的损失。
如何和孩子有效的进行语言输入,作者提出了“3T”原则:Turn in(共情关注)、Talk more(充分交流)及Take turns(轮流谈话);
1、Turn in 共情关注
父母用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给予孩子回应。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项原则,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并理解孩子关注点会不停变化,及时作出回应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而不能要求孩子跟着父母的节奏或意愿来。
在共情关注的氛围里,父母可以多运用儿向语言来增加趣味性帮助孩子更加通俗易懂的理解这个世界。
2、Talk more 充分交流
多跟孩子交流,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话语,而是为了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他们的使用方式。
在交流过程中可以运用四种方式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描述日常生活、少用代词(这个、那个等)、脱离语境(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及语言扩展(完整语句的训练)。
3、Take turns 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具备足够的耐心,即便是婴儿期咿咿呀呀的表达,父母也要耐心观察孩子的需求,抓住语言信息并作出回应。这里有一个禁忌,不能用封闭式谈话,命令式谈话无法让孩子找到对应的因果关系,进而不能建立完整的联结,开放式问题则能够完美地实现“轮流谈话”的目的。家长只需抛出“怎么办”和“为什么”,就足以让孩子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独立思考,最终逐渐地学会解决问题。
附加T:Turn it off 关掉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只是科技的补充,它不关注、不交流也不轮流,无法给孩子作出灵活的回应,长此以往,孩子大脑部分神经元便会逐渐断裂,这就是电视陪伴长大的孩子情商低的重要原因!
语言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各个方面:数学逻辑能力、思维模式(成长型or固定型)、自我掌控能力及道德观。
父母的陪伴才是这个社会最重要且成本最低的教育资源,这才是真正的起跑线,语言的巨大力量是一个空前的机会,它能帮助孩子们消除成绩差距,发掘潜力,笑迎人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