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
王文龙,有道翻译官的产品负责人,研究生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工业设计系,我的专业就是工业设计,在国内还有一个名称也叫产品设计。
现在是在网易有道负责有道翻译官 iOS 、Android 平台的产品工作。具体的包括就是产品的一些计划,需求的判断,项目的跟进还有管理,负责每个版本的正常上线,还有一些与推广相关的一些工作。
不久前,王文龙做客爱范儿旗下的创业报道社区 MindStore ,分享了他如何把一款枯燥的语言工具应用做得好玩又实用?有道翻译官是如何定位的?什么样的产品,才能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以下是分享的全文:
小小的翻译工具,多次获苹果官方推荐
一款具有语音、拍照、多语言等的翻译功能的 App。其中,Android 版上使用了 Material Design 设计风格,iPhone 版本上获得了 App Store 精彩称号。
今年一月份以来,我们重启了「翻译官」的项目,增加多语言和语音翻译的功能,拿到了 App Store 的推荐。不仅如此,当我们把语音翻译功能的扩充到 28 个语种的时候,再次拿到了推荐,并且在苹果的零售店展示。
增加 App 的好玩性,我们运营内容作了信息流的功能;结合情绪的识别技术,做了表情翻译的功能;持续的优化 ASO ,在翻译的搜索中,始终排列第一,DAU 也增长了很多。
哪些新功能,刺激了产品的增长
新的功能的来源,取决于对用户的深度了解和挖掘。当然,前期是:这个产品能解决用户的问题,并且能很好的解决用户的问题,然后用户会习惯用这个产品解决问题。
归根到底,是用户得有这些问题。所以,不同的产品,应该挖掘不同的需求,来设计不同的功能。举个例子,「翻译官」挖掘了用户交流和很多日语等小语言无法输入的问题,设计了「语音翻译」和「拍照翻译」的功能。所以,
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的问题,用户就会认为这个产品是好的。
如何发现和验证新功能
新的功能,需要我们的“移情”去设计。也就是把自己当成用户,在实际场景中体会痛点。比如,现在要设计一款老年人用的洗衣机。我们就不能站在“洗衣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是真实的把自己“化妆”成一个老年人,去洗洗衣服,你就会明白老年人需要怎样的洗衣问题了。因为可能现在的产品,“界面过于复杂”、“老年人理解能力有限”等原因。
这就是“可用性测试”,做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在产品方案最初的成形状态,找最真实的用户来使用,暴露出的问题,会不断让方案得到提升。
还有,要以“数据导向”为驱动。我们做的每个功能,在上线之前,都要想好如何评价上线的效果,这也就是大家俗称的“上线后的数据总结”。但重点是,发现这件事产生价值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效果不好的原因。
实际的经验是,不能光看活跃的数据,要深入去看最真实的数据,比如判断「语音翻译功能」好不好,就要看用户用语音翻译说了什么,得到了哪些结果。所以,大家对待数字要敏感。
如何让用户迅速感知并使用新功能
以「有道翻译官」的“表情翻译”功能为例。我们在用户打开这个 App 的主路径以及“拍译功能”都做了引导,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这里有个新的功能。比如,用户在使用“拍译”时,会提醒她,多了“表情翻译”的功能哦。
回到“如何让用户迅速感知并使用新功能”这个问题上,前提是看这个功能对用户是否真正有价值。满足这个前提的话,可以在各个方向都可以想办法,甚至发 push 消息、首页直接曝光入口等等。
新功能上线后如何优化
要快速评估上线后的效果,搜集数据和反馈,尽快的发现问题,并且寻找长期可扩展的方向。
比如,我们做完“拍照翻译”这个功能时,发现用户对“拍菜单”有很大的需求,就会有可能扩展“菜单翻译”这个功能。
问题一直是贯穿产品工作的始终,PM 很大的工作角色就是解决问题,解决用户和产品的问题,相互联系。
产品的快速突破,从业的三点经验
第一,要了解自己业务的市场。要深度的了解,深入的市场调研,找到现在的市场状态,寻找机会。
第二,用户是用户型工具的核心,要保证核心功能的强大,就必须长时间接触用户。一定要线下的接触用户,接触不同类型的用户,才能了解我们的目标用户在目标场景的需求。
第三,产品设计能力,就要看大家的产品逻辑和交互设计能力。我理解,“好”的设计,是用户不用意识到,但是已经用完了的设计。
比如 Apple Watch,抬手就能看到时间的设计。用户第一次用,没有意识到抬手看时间,但是我们看时间,就是需要抬手的。这就是自然的动作,用户不用意识,就已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