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仍然会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Grant Cardone
如今网上时不时会冒出某个名校学霸的时间表,比如像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评论区除了感叹「比自己聪明的人比自己还努力」之外,就是好奇怎么才能练就这种管理时间的能力。
我想扎心地说一句:算了吧,一时半会是学不会的。
你可能会说,这有啥难的,不就是填满格子吗?
填满容易,照做很难。
把时间分成固定单位,和要做的事情相匹配,这种方法叫做时间盒(time-boxing )。
看似简单,实则是自我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
如果有人能够不折不扣完成,说明至少已经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自我驱动,能够自发地提前规划;
- 时间自主,能够抵御外在干扰,不受别人影响;
- 做事专心,不拖延,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
- 情绪稳定,无论自身情绪和状态如何,都能完成任务。
你看看,随便拿一条出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大多数人都止步在第一条。
花很多时间,倒腾出了一版详细的时间计划表。
事情还没开始干,大脑已经直接把计划当成了已经完成的现实,成就感爆棚。
真到做事的时候,反倒提不起劲儿了。
而且,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容错的空间就很小。
一旦拖延症发作,或者被人打乱,就跟不上节奏了。
到这时就会想,既然都这样了,索性破罐子破摔,混完这一天吧。
最后,带着自责和焦虑入睡,臆想着明天会更好。
结果只能呵呵。
就这样,高手的自律,到普通人那里却成了自虐。
还没会走,就想学别人撒开脚丫子跑,是不现实的。
其实,只要掌握以下七个法则,就算不能像高手那样一天下来收获满满,也可以很好地改善现状。
「时间管理」,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时间
「时间管理」其实是很误导人的一个词,如果是冲着节省时间去的,从一开始就走偏了。
你需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省出来的时间用来做什么?
想不明白的话,费尽心思挤出来的时间,也会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这个问题在本文属于超纲,但还是给你两个我觉得还不错的答案供参考:
一个来自于时间规划专家Laura Vanderkam,她做过一场经典的 TED 演讲,聊的就是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
她的建议是,假想你正在写年终小结,想象一下做成什么事情,能让你在写小结的时候很开心,很自豪,那就把时间花在这些事情上面。
另一个来自于一本书,叫做《本事》。
这本书里提到了三大不会过时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控制能力,并且把它们分解成了更细的子项。
从长期主义的角度来说,时间花在这些能力的提升上是值得的。
给省出来的时间赋予意义,是时间管理的核心,也是起点。
主动意识到自己在浪费时间
改变的前提,始于察觉。
要管理时间,得意识到哪些事情是在浪费时间。
没有比较就没有概念,一旦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同行动之间就有了价值比对,有了取舍。
刚开始上手时间管理的朋友,其他不用管,先装个能记录时间的手机App。做事的时候花个一两分钟,有意识地记录一下每天的时间都是怎么花掉的,越详细越好。
这类 App 有很多,比如 iHour,时间块,aTimeLogger,时光似金等等,挑个顺眼的就可以。
三四个星期后,回顾一下,大致就知道哪些事情可做可不做,哪些时间段是可以自己支配的,以及能省出多少时间。
然后就可以像往一个瓶子里装碎石一样,先把大点的石头,也就是大段的时间,给安排好,做一些需要深度参与、不受打扰的事情。
再往碎片化或者不受自己支配的时间里塞一些说干就干、说停就停的事情,把整个瓶子差不多填满。
当然,记得要留出休息的时间。
养成固定时间做固定事情的习惯
这个做法在英文里有个对应的词,叫 Routine,有点「例行公事」的意思。
我们的生活中有好日子,也有坏日子。当然,大部分时候不好不坏。
但情绪一直在波动,意志力也在逐渐消磨。
这种「例行公事」像一张捕捉日子的网,可以让你抵御混乱无序和心血来潮。
如果你没有多少时间,它能帮你利用到位;如果你拥有很多时间,它能你减少浪费。
你可以把成块的时间安排成一系列的流程化操作,比如早起的时候可以这么来:
- 床上做一些简单活动,包括用双手搓脸、梳头和简单拉伸
- 喝一大杯温水,约 600 毫升
- 用自己不常用的手刷牙,同时两条腿换着单腿站立着刷
- 计划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并且想象完成之后的快乐
- 读一会书或者看一些文章
- 吃些比较健康、营养含量高但低热量的早餐,比如全麦麦片、坚果、蓝莓和酸奶和豆浆,不吃包子和馒头。
即使是碎片时间,也可以事先想好固定的动作,三五分钟能做点什么?十几分钟能做点什么?
所有这些固定动作的目的,并不是争分夺秒,也不是让你看上去很忙,而是让自己少做选择。
选择很消耗精力和意志力,有选择困难症的朋友都明白我在说啥。
「例行公事」并不会限制你的自由,相反,它让你免受生活的起伏,帮助你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给你自由。
最好的时间管理,是不去做
做一件事情之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
要事第一,人人都懂,真能做到的,寥寥无几。
大部分人不光停留在口号上,还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相对意义不大的事情,来拖延真正重要的事情。
不重要的事情,你哪怕做的再好,也不会变的重要;耗费时间的事情,并不等同于它就是重要的事情。
80%的成果来自于 20%的时间和精力,80%的公司收入来自于 20%的客户,道理大家都懂。
与其给事情分配时间,不如考虑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另外,抛开生活中的琐事和娱乐消遣,工作中容易偷走时间的事情大概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单纯的浪费,比如电话闲聊、不重要的会议、低效饭局等等,这种能拒绝就拒绝,能忽视就忽视。
勇于说不,相信我,后果远小于你的想象。
而且,这是一种帮助他人变得高效的方法,只要提前沟通好,别人只会感激你,因为你也节省了他们的时间。
第二类是重复的任务,比如查收邮件、各种账单、定期报告等等,这样的事情,能自动化就自动化,不能自动化就分批处理。
绝大多数情况下,晚点响应死不了人,真有急事,你手机肯定会被打爆的。
第三类是因为自己管理不到位或者授权不足导致衍生出来的事情,比如事情没跟下属或者第三方交代清楚,事后要自己去擦屁股。
这就要采取勇于放权、小步试错的方式。
即使你感觉自己做能比别人做的更好,也不代表你要亲身遍历所有的细节,否则不光你时间搭进去了,别人还没法获得成长。
围绕生物钟进行作息安排和锻炼
时间管理是个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现实条件是不同的。
早鸟和夜猫子的生物钟有很大的差别,几点起,几点睡,早上效率高还是晚上更来劲儿,工作忙不忙,有没有孩子,这些都会产生影响。
试着通过不断地尝试调试,找到最合适的时间、最好的状态,做最重要的事。
另外,身体不光是革命的本钱,也是自我管理的本钱。
体力槽过短的话,影响很大。
别人一天到晚精力充沛,你中午就犯困,一吃过晚饭就力不从心,一干点体力活就要缓个半天,可利用的时间天然就比别人少了一大截。
因此,要保证能量足够,别因为大脑供能不足而掉链子。健康饮食,规律进餐。
休息也很重要,番茄工作法提倡以 25 分钟为单位做事情,不光是因为人只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也是因为我们更擅长记住一段经过的开头和结尾。
通过休息来刻意产生多段开头和结尾,这点很容易被忽视。
方法很多,不能照搬
算上开头提到的 time-boxing,时间管理方法有很多很多,看上去很美,但各有优缺,举几个例子。
先说最经典的,四象限法则。
我女儿还没上小学,课外班的老师都开始教这个了,可见它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理念上没毛病,实际操作上却有一些问题。
给一件事情选对一个象限,其实并不容易。
在没有清晰目标的情况下,事情难分轻重缓急。
而且,越是重要的事情,往往越是拖着不想做。
健康很重要,然而有多少人能够坚持锻炼和合理膳食呢?
在我看来,四象限法则最大的用处,就是提醒我们,要重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再来说大名鼎鼎的 GTD (Get Things Done )。
它的核心理念很简单:先清空大脑 ,把要做的事情全部收集和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整理、组织,把任务或者项目细分成行动,再一步步执行。
看上去很美,但是GTD是个复杂的系统,光官方指南就有三百多页,就算你耐着性子看完了,在流程设计和后续优化上还要花大量时间,死很多脑细胞。
为了管理时间,先要投入很多时间去学习如何管理,这是 GTD 最让人诟病的地方。
除非你非常忙,事情又多又碎,几个月也做不完。
否则,GTD 有点像杀鸡用牛刀。
不过,其中有个两分钟法则,简单又好用:
如果有一个任务可以在差不多两分钟内完成,就立刻去完成它。
再提下番茄工作法。
这个想必你应该听说过,25 分钟为一个番茄时间,专心做一件事,不能中断。
每个番茄时间结束后,短休息 5 分钟,四个番茄钟后,长休息 30 分钟。
它的核心在于提高对时间的掌控感,但比较适合于学生或者自由职业者这样有时间自主权的人。
如果你身处职场,时间往往你说了不算,不是跟着上司的时间表,就是被事情推着走。
它需要你有对外管理的意愿和能力,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推着事情走,不然一天下来就一个感觉:瞎忙。
所以一句话,方法虽多,需要你自己量体裁衣,而不是拿来就用。
工具只是辅助
工具只是辅助。
工具只是辅助。
重要的事情要多说几遍。
因为这是极容易走偏的地方。
市面上时间管理的 App 多如牛毛,越做越好看,也越来越复杂。
可时间管理本身对工具的要求是很低的,只要能计划、能提醒,就可以了。
我试用过几十款这类App,到最后发现,对普通人来说,手机自带的日历+备忘录就够了。
毕竟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忙,或者只是自己感觉很忙而已,
如果你有系统性记录和总结的需求,一款笔记应用搭配一款提醒应用就足够了。
比如我现在用的是 Notion+时光似金,前者有空会专门介绍一下,后者界面界面是真的丑,然而好用才是第一位的。
工具这部分,如果要总结一下的话就是两个字:克制。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最后的话
写了那么多,看上去像是提醒你,其实是提醒我自己。
人在忙的时候,很容易忘了忙的意义。
时刻牢记这七个原则,不说提高上限,但一定能守住下限。
现在都说要做时间的朋友,这么重要的朋友身上自然要多花点心思。
从最开始单纯只是讲计划日程,到如今,时间管理已经上升到个人综合管理的高度。
不过不管怎么迭代,核心的原则是不变的,就一句话:
把时间花在你真正在乎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