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节、人造节得到热捧,一些传统佳节的起因内涵习俗却早被淡忘。实际上,人们对节日内涵的忽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佳节。因谐音而生造出的节日,本身就没有起因和内涵可言;而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也并不了解西洋节的本身含义。这一现象反映了人们对节日定义的一种窄化。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甚至是生造出来的节日,都基本转化成了购物狂欢节。
购物节只是工具,它是社会群体意志的集中表达窗口,其本质反应了人们在物质时代物质追求。诚然,商家会营造过节气氛来扩大销售,但如果没有大众心理的相互契合,购物节根本不会存在。
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无可非议,但“节节购物”的狂欢不能不让人担忧。为了物质不惜利用一切节日,甚至不惜生造出一个叫作“双十一”的购物节,与过去为了节日拿出一年的积攒来庆祝有本质不同。物质时代强调物质直观感,精神追求的空间就被无情挤占,节日缺少了一种仪式感。
我们是需要节日的,我们通过选定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表达某种特殊情感,或是纪念某件特殊事件。我们选定一个时间节点,赋予它不同于三百六十五天中其他日子的特殊地位,将“年”分割开来,构成一个个阶段,或是以每一次重回这个特定日期为单位来记录一个阶段。
近日,“我的18岁”在朋友圈引起热潮,人们纷纷晒出自己十八岁时的照片和感想。2017年的12月31日对社会来说是一个时间节点,所有九零后都已经成年了。这反映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心理诉求,我们人人都需要这样一种仪式感,或是成人礼,或是毕业典礼。对于已经成年的人来说,2017年年末“晒”出“我的18岁”是他们的神圣仪式,是他们对青春的纪念与回忆,这是以九零后为代表的成年人共度的一个盛大节日。这个节日不需要狂欢购物,实际上也不是狭义的某一个日子,却真实反映了一个节日所能带给我们的全部力量,它让我们对人生有严肃的认知,让我们总结过去,带我们开创未来。节日是对人生的阶段性纪念。
2014年,全国人大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时代变迁人们逐渐淡忘、倭寇汉奸还在巧舌抵赖的背景下,设立公祭日,是以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通过选定的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来唤起全社会的共同记忆。又如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代表了对种族平等的追求,象征着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我们需要这样的节日来定位我们是谁,从何处来,到哪里去。
在物质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的需要节日。不是购物狂欢,而是对人生阶段的纪念,对过往历史的总结,对时间与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