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恐吓、甚至性侵犯的事件一再发生,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
“你知道吗?你可能无意中关闭了孩子的“安全防火墙”!”
“为什么?孩子遇到侵犯,害怕、恐惧、做噩梦,却不告诉家人。”
面对隐患丛生的环境,我们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别人!
你好,我是涂帅。
这几天,收到很多学员、读者留言,想让我谈谈近期发生的虐童事件。
很多网友义愤填膺地说:
“连国内最大的幼儿教育品牌,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难以想象我们的孩子在普通幼儿园会发生什么,太可怕了……”
发生了这些事情,很多父母都在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社会要增强对孩子的保护……
而我想说的是:
面对隐患丛生的环境,
我们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别人。
比起保护孩子,
更重要的是,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
这些幼儿园虐童事件,很多人觉得“太震惊了”。
但是,我一点儿也不惊讶。我知道,被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透明化的发展,这一类事情只会被“曝光”得越来越多。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
这些幼儿园虐童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
为什么?
这些孩子遇到侵犯,
害怕、恐惧、做噩梦,
却默默忍受,
没有告诉爸爸妈妈!
很多人以为,这是由于幼儿园的小朋友太小了,还不懂得分辨好人与坏人,不会保护自己。
真的吗?
你错了!
“辨别善恶”
“保护自己”
竟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在婴儿几个月大时,
就已经拥有这种能力!
世界著名的科技期刊《Nature》发表了一篇论文。
美国耶鲁大学,婴儿认知中心主任Karen Wynn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J Kiley Hamlin进行了一项轰动心理学界的实验:
【6个月大婴儿辨别坏人实验】
1. 研究人员让6个月大的婴儿观看两场木偶剧
● 第一场:A木偶帮助另一个木偶爬上山。
● 第二场:B木偶把另一个木偶推下山去。
2. 研究人员把A、B两个木偶放在婴儿面前
3. 婴儿全部选择了A木偶(好人)
4. 婴儿对B木偶(坏人)很警惕,甚至有婴儿用手在B木偶脑袋上打了一下
耶鲁大学,婴儿认知中心主任,Karen Wynn说:
“辨别善恶”,“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甚至在婴儿几个月大的时候,就拥有这种能力。
既然,6个月大的婴儿,就有辨别好人与坏人,保护自己的能力,为什么在近期发生的幼儿园虐童事件中:
● 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把遭到侵犯告诉父母!
● 孩子们宁愿担惊受怕,也不求助最亲近的父母!
● 孩子们面对侵犯自己的“老师”,却只有害怕,没有愤怒和反击!
这为什么?
原因是:
上帝,为每一位降临世间的孩子,
都安装了“安全防火墙”,
却被父母用3招“杀手锏”
亲手关闭
让孩子暴露在危险中……
——这3招“杀手锏”到底是什么?
杀手锏1:恐吓,孩子的【听话模式 Vs 沟通模式】
“老师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一直能伸到你们家里面,你们说什么做什么我都能知道......”
“如果你跟妈妈说了,妈妈也会被我们打针”
……
我们看到,在这个虐童事件中,正是因为老师的“恐吓”,阻断了孩子对父母的求助。
其实,“恐吓”在孩子身上经常发生……
● “你再闹,我就不要你了!”
● “你再不听话,妈妈就走了!”
● “你再这样,就让护士姐姐给你打针!”
● “你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就你抓走!
你是不是觉得这些话很熟悉……
确实,很多中国家长习惯用“恐吓”的方式,迫使孩子“听话”。
最近在外面看到一对婆孙。
小女孩可能是调皮捣蛋,奶奶很生气,大声咆哮:“你再不听话,我就让乞丐把你抱走!”
小女孩望了一眼旁边衣衫褴褛的乞丐,乞丐刚好也盯着她。
小女孩心里一哆嗦,害怕哇哇大哭……她想抓紧奶奶的手,但都被奶奶甩开。
很多时候,家长发现“恐吓”很有效,于是便经常恐吓孩子。
但是!
你知道吗?
“恐吓孩子”
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这里,重点讲一下“面对权威,盲目服从”。
很多时候,长辈喜欢通过“恐吓”的方式,让孩子听话,久而久之,就给孩子安装了一个固定程序:
【恐吓—听话】反应。
当孩子在幼儿园/学校受到老师欺侮,老师恐吓孩子,说:“不准告诉家长”。
老师的恐吓语言,就启动了孩子的“【恐吓-听话】”反应程序,于是不敢告诉家长。
很多施虐者、性侵者们,深谙此道,通过启动孩子们的【恐吓-听话】程序,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孩子保护自己的“防火墙”。
杀手锏2: 失去孩子信任
1. 父母不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行为心理学家说:人是“习惯性模式(patterns)”的动物。
NLP说:“行为重复,形成习惯;习惯重复,形成信念”。
在孩子小时候,第一次跟妈妈讲述某件事,妈妈觉得“孩子小,想象力丰富”,没有认真听小孩子说的话,表现得很敷衍。
一次是这样,两次,三次……孩子的内心里面就容易产生一些负面信念:
1. 妈妈不重视我说的话。
2. 我说的话没有分量。
3. 跟妈妈说了也没用。
以后,当孩子遇到事情,就会产生一种“无力感”
——潜意识觉得:妈妈不会相信自己的话。
2. 孩子不被父母支持
有一次,我在广州白云机场候机,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两个男孩子,一个看起来5、6岁,是哥哥,另一个看起来4、5岁,是弟弟。
妈妈从行李包里取出两袋零食,给哥哥、弟弟一人一包,然后自己掏出手机玩。
哥哥拿到零食后,一点点慢慢地吃,而弟弟则大口大口地吃。
弟弟很快把自己的那包零食吃完了,然后就窥视、抢夺哥哥正在吃的那包。
哥哥不肯松手,两个人争夺起来。因为哥哥力气大,弟弟抢不过,就对抡起拳头乱打哥哥的手臂和胸口,哥哥一只手抓紧了那袋零食,另一只手抵挡住弟弟挥来的拳头……
这时,妈妈看到两个孩子打架,连忙护着弟弟,责骂哥哥说:“你做哥哥的,也不让着弟弟。”
哥哥心里一委屈,松了手,零食被弟弟抢过去,得意洋洋地吃了起来。
哥哥后来一直很低落,在一旁委屈着、默不作声……
案例解读
妈妈在处理两个孩子的关系中,有一个信念:哥哥必须让着弟弟。
换句话说,无论对错,都是哥哥的问题。
久而久之,哥哥的“自我保护程序”就被妈妈关闭了
——哥哥不再会去争夺、保护自己的利益。
妈妈也给弟弟安装了“我是弟弟,无论做什么都理所当然”的程序。
这是很危险的!
哥哥的内心深处,可能不再相信妈妈了。
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很有可能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杀手锏3: 阻止孩子“理解情绪”与“建立自我意识”
我的老师,李中莹老师说:
中国人跟西方人相比,更不愿意与本人的感觉联系,更不清晰内心感受,对情绪问题更感到无力。
当家长斥责孩子:“不准哭,不可以发脾气”的时候,他便开始了教导孩子不要理会感觉。
因为孩子很小的时候,因为表现出情绪而被否定,学到不理会内心的感觉 ,而只看成人的意思行事,结果他不能在内心建立一个充分的“自我”出来。
以上,是家长关闭孩子“安全防火墙”的三个“杀手锏”。
李中莹老师说:
“帮助孩子培养出能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这是父母对孩子唯一要做的事情。”
【身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3个关键点是】
01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永远是信任自己,支持自己的。
电影《麦兜故事》有这样一幕,麦兜的妈妈对麦兜说:
“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都只爱你;”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
“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里。”
(多年前,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被深深触动了。很多电影院里的妈妈默默抱紧了身旁的孩子……很多人在悄悄擦眼泪……)
这几年,在为学员做疗愈的时候,很多人只要重复这几句话就会立刻流泪……
“妈妈,你是我的妈妈,也是世界上唯一有资格做我妈妈的人……我完全地接受您作为我的妈妈,……也请您接受我作为您的孩子。”
可见,有多少孩子,对父母全然的爱和信任是那么的渴望……
02 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1. 建立“自我意识”
2. 提高“自我价值”
3. 完善“信念系统”
03 让孩子多体验人性心理,提升EQ,慧眼识人
(关于“自我价值”和“慧眼识人”,请看我上一篇文章:《如何透过“感恩心”,慧眼识人?》)
具体的方法,我们下次再深入探讨,欢迎大家在后台给我留言。
(未完待续……)
涂帅
2017年11月26日
原创文章,合作、转载请加作者微信:【tushuai314】
作者简介
涂帅
◆ 毕业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商学院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美国NLP大学』授证高级导师
◆ NLP企业心智模式管理师
◆ 国际催眠治疗学会"注册催眠治疗师"
◆ 美国时间线治疗协会“注册时间线治疗师”
◆ 美国催眠专业评审委员会A.C.H.E授证《临床催眠治疗师》
◆ 浙江电视台《教育直通车》特约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