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拐角处,有一间书报亭。钢筋铁皮搭建的小屋子尽管逼仄,可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拂过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杂志时,小小的书报亭也迎来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经营书报亭的是一对中年夫妻。男的中等个子,身体稍稍有些发福,可这并不影响他每天忙碌的脚步。女的高高瘦瘦,手里常握着两根编织毛线活儿的长竹签子,没事的时候她总低头鼓捣着一团毛线。
每天,都能看到行色匆匆的路人从书报亭的窗前经过。那口顶着一面墙张开的大窗子,上沿挂满了琳琅满目的杂志;下沿支起的一溜长木条上,则摆满了各类报纸。这些花花绿绿的报刊支撑着书报亭的门面,也伴随这对夫妻走过了每个清晨和日落。
手机还未普及的时候,书报亭的窗口前还摆放着六部电话机。好多脚步匆匆的路人经过书报亭时,也会操起电话机的听筒,向电话那头的父母、亲戚和朋友送去一声问候。
有一段时间,使用书报亭公用电话的人儿把窗口堵得严严实实,以至于大大小小的后脑勺,都挡住了驻足挑选报刊的人的视线。每到这个时候,夫妻俩都会笑吟吟迎上前,维持一下稍显混乱的秩序,熄灭被挡住了视线路人心头的怒火。
后来,随着手机的大量普及使用,窗口前的六部电话机也减少到现在的两部。由于这两部公用电话机的使用率不高,它们摆放在窗口,就像展览馆里被人观赏的老物件。
生意清淡的时候,女人坐在铁皮屋子一角,静静编织着手里的毛线活儿。她织一会儿,还展开半截毛线织片,提在眼前打量一番,觉得没什么问题了接着再织。
那男人手里掌着一张报纸,坐在铁皮屋子门口的一张小凳上津津有味阅读着。看到尽兴处,他张着嘴巴还自个乐上一阵子。从他喉咙里突然蹦出的“哈哈”笑声,常引得窗口前翻阅报刊的人,脸上露出奇异的表情。
时间到了中午,两口子停下手里的活计,在书报亭后面支起了一张小案板和电磁炉——夫妻俩将一起做午饭。午饭很简单,今天吃完面条,明天就吃扯面。偶尔想换换口味了,就搓上一堆麻食。总之,每天中午他们都离不开那碗面。面是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主食。
中午做扯面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两口子分工明确,心照不宣。女人负责择菜、洗菜和切菜;男人专攻和面、饧面和揉面。
男人挽起袖子先将面和好,然后将面团放在一张保鲜膜里饧面。饧面的十分钟时间里,女人已将清洗干净的几样蔬菜放到案板上。她将豆腐、胡萝卜、土豆和卷心菜等切成菱形薄片,一样一样整整齐齐码放在一只只小碗里备用。
案板腾出来了,男人将包在保鲜膜里的一团饧面放到案板上搓揉起来。他用力搓揉着面团,为的是将面团揉匀,揉出劲道。面团揉好后,男人将面团做成一条一条的挤子,上面抹上清油盖上保鲜膜待用。
等电磁炉上支起的一口铁锅里的油烧热,男人围上围裙抄起锅铲开始炒菜。他按顺序将菜一一扔进锅里翻炒,还将罐头瓶里提前炒好的臊子放进去一些。等锅里的菜香扑鼻的时候,该收火烧水下面了。
钢精锅里的水一烧开,女人将一条一条的面挤子用手指头顺两边轻轻一捏,然后提上两头在案板上一抖落,一条颤悠悠的扯面就扔进了锅里。面煮上两水之后,就可以出锅。
往热气腾腾的面上浇两勺菜,放点醋和油泼辣子用筷子往碗里一搅,一碗香浓独具西北风味的扯面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两口子做饭的时候,窗口前驻足挑选报刊的路人也会将视线放在那块案板上。观看女人的刀功也是一种享受,会让你再走进自己厨房的时候,多了一份认真,少了糊弄和马虎。
每天午饭的时候,也是书报亭上演街头独特风景的时刻。夫妻俩做饭的情景总会吸引不少路人好奇的目光。看着夫妻俩尽情享受做饭的快乐,那种写在他们脸上忘了生活艰辛的悠然自得,一定也会感染到这位路人。
这几年,随着街头书报亭的逐渐减少,那两口子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清淡。原先围绕窗口摆满的报纸杂志也变得越来越稀少。很多路人走过书报亭的时候,手机不是低头翻看着手机,就是目光注视着街头新开业的商家。
再后来,街头拐角处的书报亭也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原先报亭的位置,凭空支起了一根绑着摄像头的大杆子。那对中年夫妻也不知道搬到什么地方去了,每天中午他们还做那一碗面食吗?
~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第(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