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众对创投普遍存在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认为创业投资是一种金融业务,把创业投资的价值局限于资本的价值。实际上创投投的是资本,但是更多的工作是和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在投资后还要针对企业的整体运营下功夫。
磐龙君认为投资企业成功的原因仅有两个,一是眼光出众,二是服务负责做到位。服务又是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围绕企业的所在的供应链,规范化运作、资本运作、疑难杂症。
所以创投仅仅就是资本吗?不是,公众所能够看到的只有表面的资本操作,但对其中的投后服务并不是很理解,而所有创投机构最终要培育自己的服务能力,投资机构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将由资源的整合能力竞争过度到投后服务能力的竞争。
误区二:认为创业投资很贪婪、很冷血,创业投资是一种仰仗资本话语权而获取暴利的活动。舆论上讲的都是成功案例,因为成功案例容易炒作,而投资人也喜欢讲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这样双方一个需求的匹配就带来公众的误解,但是这些成功是很多失败基础上的成功。
在媒体中,少量的资本投入,能换来百倍甚至千倍的财务回报这样的案例,反复地刺激公众的神经。给老百姓留下一个创投张着血盆大口,仰仗着资本的权力大棒,享受着暴利的印象。
但是,创业投资还有不少失败项目,只不过是没有公开披露而已。创业投资成功的收益,还需要覆盖失败项目的成本,单个项目的回报,是由创业投资的商业逻辑决定的。
成功的创投机构,是在覆盖完失败项目的成本以后,投资利润率能够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的。从创投的盈利状况来看,实际上是获取的是合理的总投资项目的平均利润。
误区三:认为创业投资是一种低买高卖的投机活动,而非持续的价值创造活动。很多人甚至对创业投资有一种负面的看法。认为创投机构总是在一个价格低点买入公司,对公司进行包装和一系列复杂的资本运作,并随后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忽悠,最后卖掉股份,大获其利。
但他们并不明白所见与事实是不同的,创业投资人是在企业高度不确定的条件下进入的,为了企业的成长,和创业者一样呕心沥血,从投资前到投资后,从台前到台后,为企业的成长付出不知多少努力。
创业投资卖出股份的行为,是由其商业模式决定的,卖掉股份换来的钱,还会持续循环地投入到其他企业股权投资活动中去。商业模式对创投的要求是低买高卖,是因为企业前景不清晰,规模小的时候是低的;企业前景好壮大后就是高的。
这是正常的商业逻辑和商业行为,不能看作是一种投机活动。创投为了实现这种商业模式,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社会公众一方面主张创投进,一方面又主张不要退,退的越晚越好。我们是因为市场化程度不够,信息不够流通,才会造成很多问题。
误区四:认为创业投资是一种蒙概率的游戏,而非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活动。有不少社会公众认为,创业投资就是一种概率游戏,因为他们经常听到“天使项目成1败9,早期项目成5败5,中后期项目成7败3”的说法,殊不知,上述的说法,仅仅是一个社会总体样本分布,忽略了不同投资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实际上,不同的机构,不同的投资人,项目的成功率、收益率相差很大。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不同投资人的眼光、专业水平、价值管理能力,甚至为人处事的态度,职业道德都是千差万别的。即便是相同的项目,相同的初始条件,在不同的投资人手里,最终命运也可能完全不一样。这就说明,创业投资绝非一种蒙概率的游戏,而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价值创造活动。
误区五:认为创业投资都是势利眼,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数据表明,创投选择的投资标的大多为三高项目(高科技、高成长、高不确定性),任何一个后来成功的项目,在前期都有过九死一生、起起伏伏的惊险经历。无数的案例证明,在新兴企业成长过程中,若是没有创业投资机构,冒着风险,倾力相助,无数企业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功,甚至整个中国经济崛起的故事都得改写。正是无数创业投资机构,用汗水和魄力,把中国的产业结构一提再提,一升再升。但是创投还背了点小黑锅,靳海涛觉得这些都是应该正名的。
误区六:把非法集资活动和创业投资混为一谈。确实,现实中有些机构,私下对投资人承诺固定回报,给行业带来了消极影响。更有甚者,很多非法机构打着创投的招牌,行非法集资之实。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创业投资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但正常的创业投资活动,不能和非法集资混为一谈。
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搏曝光率,刻意放大事态,哗众取宠,危言耸听。导致社会公众对创业投资认识的扭曲,往往带来一种弥散性的情绪传染,最后,甚至影响到国家上层对创业投资的态度,让一些政策的制定看似在保护公众实际却是在阻碍创投的发展。
磐龙商学一直主张一群有投行思维和有梦想的企业家组成,传承磐龙精神,践行正心、分享、联合、共赢的价值观,以孵化产业龙头为方向,通过金融和资本的力量,共建全球企业家的命运共同体,共享商业文明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