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以一首《春江花月夜》闻名天下,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据传说此诗题原为那个荒淫无度的陈后主所作,但原词已经失传,所以陈叔宝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面写了什么,已经无人知晓。但隋炀帝倒是有两首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还是乐府余风。到了张若虚手里,他却将这种宫体的题材从内容到情感都大为拓展,张若虚只留下两首诗,但他在中国诗史上具有大家的地位,其原因就在这首《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从春江花月夜写起,将这种乐府的短题扩充到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再归结到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诗中层次错落有致,将诗情画意和哲理融为一炉,创造了唐诗中至为高爽的一种美学范型。毫无疑问,诗中最重要的是“月”,借着这个“月”字,我们领略了春江花月夜迷人的美景,空灵中带着一丝神秘。由月到那永恒的宇宙,令我们追溯到人类初生时甚至人类未产生之时的江景,由此横亘了巨大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整首诗有一种理趣的色彩。写相思之情,从丈夫到妻子再到丈夫,视角的移动就是情感的呼应过程,而那皎洁的月光,也无处不在。
全诗刻画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旅人的妻子的相思之苦,乃至于人生和宇宙无限的哲理。将理和情蕴含在美丽的景色中,造成一种迷蒙的美感。诗歌意象繁多,但绝无堆砌之感,仿佛他们在皎洁的月光之下都染上了一层清凉平静的色彩。诗中清理的表达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的弦调奏出来的,用清冷平静之笔写炽热的离情,的确是大手笔。淡雅的景色之下,读者可以看到浓郁的光彩和色彩。这首诗真正达到了艺术的极致。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说:“在这种诗体面前,一切的赞叹都是饶舌,几乎是亵渎。.......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思,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个评价是很高的,但并非过誉。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成为唐诗大家,其原因就是在于诗歌中的冲融和易风格下华美的色彩。能把这两种诗歌要素结合的水乳交融的,中国诗史上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