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在这本书之前,我从未真正考虑过“自我救赎”这个词,虽然它每个字我都认识。
我们或许都知道自己在性格上的缺陷,甚至人格上的污点,但恐怕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跟自己说,不要去想它了吧,以后勇敢些吧。。没有几个人,能有阿米尔这样的机会去面对过去的自己,去救赎未来的自己。与其说是没有机会,倒不如说,没有这样的勇气。
追风筝的人,居然是这样好的一本书。真实而不做作,没有半点无病呻吟。但却笔法细腻,对人性洞察深刻,直击人心。我仔细算了一下,作者首次出版此书时的年龄,恰好与我当下同岁。感谢他的这部作品,让我也能在如此年纪时,开始去反思,去洞察自己的内心。
给你一次机会,你是愿意做哈桑还是阿米尔?
虽然主人公是阿米尔,但哈桑总是如影随形,从未缺失。
哈桑从小就身份低微,没有文化,甚至没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居住在简陋的偏屋,过着物质生活十分简陋的生活。还有着总是被人嘲笑的生理缺陷。哈桑是个非常谦卑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个不够勇敢的人。事实上,他身上有着身边很多人都不具备的勇气。
他对朋友、对主顾的真诚与忠诚,以及那低到尘埃里的自我,构成了他勇气的最大来源。为此,他竟敢于冒着被侮辱,被痛打,甚至丢失生命的危险去捍卫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对他所珍惜的友人的承诺。为阿米尔追回他一次重要比赛胜利后的风筝如此,为保卫阿米尔的家园亦如此。他最终悲凉地为他的那句承诺献出了生命。
“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那个看起来已经颇为优秀的阿米尔,他获得过斗风筝的头名,从小就爱读书写作,极具写作天赋。他家境优越,随便一个生日礼物都能让其他孩子羡慕不已。这美好的一切几乎都已经掩盖住了阿米尔那曾经懦弱的性格,因一己之私而辜负对他忠诚的兄弟的信任,为争取父亲的爱而对自己严苛,患得患失。
这就是阿米尔,或多或少的存在于你我身上的阿米尔。
如果让你选择,你是愿意做那个家境优越、颇具天赋却又不仅有些懦弱的阿米尔,还是做那个虽贫穷却不失忠诚、勇气和淳朴的哈桑?
答案从来都不会是非黑即白。但如果我们是哈桑,我们是否有即便要被凌辱但还是为朋友据理力争的执着与胆量?如果我们是阿米尔,我们又是否拥有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进行自我救赎的决心和勇气?
如果我们现在都还没有,那么将来可以有吗?我们还要活在自己的安慰里多久?
如果你是阿米尔,你是否愿意去救赎自己?
在哈桑被强暴的事件发生以后,阿米尔有一段时间完全无法面对自己。他的良知和愧疚,以及他努力想维持自己完美形象,以便不会失去父亲本已不多的爱的自尊心在不断地折磨着他。连哈桑都可以放下,勇敢地去面对阿米尔,但阿米尔仍然为了那该死的尊严和内心的恐惧而慌张地想要丢弃这段深厚的友谊。直到成人以后,如果不是被一个电话召唤,他都从来没有想过去面对这段令他羞愧的历史,没有想过要去面对自己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宁愿让生活空洞的继续着也不愿意进行自我救赎。
我们都是阿米尔。我们都喜欢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而刻意隐藏难堪的一面,仿佛它们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简历里永远都是好的一面,朋友圈里总是美好的光景,遭遇了失败总是环境的问题,别人的问题。我们都是善于编织自我安慰的美好谎言的高手,却从未想过夜深人静时如何自处?我们忙于为公司、为朋友、为伴侣去修复他们形形色色的问题,却从未想过如何去修理自己的问题。
阿米尔曾经是那么的懦弱。当我看到这个家伙居然躲在巷子里看着自己一同长大,喝同一口奶的兄弟被其他孩子欺凌,甚至强暴时都没有一丝想要站出来的念头时,我恨得几乎要把书撕碎。但当我看到成年后的他,开始审视自己内心的他,可以为了做回好人而不顾冒着万分危险重回阿富汗时,我又不禁佩服他的勇气。
毕竟还是条汉子。
之前的他并不是懦弱,而是不想失去。不想失去荣誉,更不想失去以此可能换来的父亲的爱。
后来的他并不是没有牵挂,而是重新看清了生命中哪些才是重要的东西。哪些可以放下,哪些需要奋不顾身去争取,去捍卫。
我们都是阿米尔,不是吗?
是吗?
真的敢吗?
敢在夜深人静时面对自己的过往自己的内心吗?
敢去修正自己吗?
能放低自己吗?
还那么在乎自己吗?
活到中年,我们敢不敢正视自己?
在我们还未成熟时,我们往往会急于奔跑。跑向那个看起来更能代表我们成熟表征的地方:财富、名誉、圆滑世故。我们一路都在捡着这些东西以便堆积起来就是一个最好的自己。
哪里有这么虚有其表的美好的自己?
一路在捡,我们也一路在失。
有没有看看失去的是什么?失去的这些重要吗?
如果从来不去看,不去想。可能失去的这些,就是今后的岁月里最需要汲取的营养。
35岁以前,我们总是在增长。经验增长,财富增长,家庭人口增长。。。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以至于我们都有一种错觉,一直在进步,越变越理想。
傍身之物越来越多,定心之物越来越少。
都活到中年了,还不敢于回过头看看自己的问题么?
阿米尔有着懦弱的性格,但在他重返阿富汗,被阿塞夫用不锈钢拳套狠揍时,他却大笑了出来。他感到了一种解脱,终于,解脱了。
多年以来的心结,在那一刻打开了。他奉献得越剧烈,内心就越解脱,越平静。
当他开始意识到,他父亲其实被撕扯成两半。有一半是纯洁的,正义的,更像男子汉的一半,其实是由哈桑所继承了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这样想的时候,他居然没有像以往那样心痛。他就意识到,宽恕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开始了。
阿米尔一直善于斗风筝,这为他争得了荣誉和宠爱。哈桑则善于追风筝,他总是知道风筝会在哪里落下,然后把它带回来给阿米尔。默默奉献着,不计较得失。尽管其实他也是放风筝斗风筝的高手。
阿米尔一直都没有去追过风筝。直到他领养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某一天午后,他们一起放风筝,把另外一只风筝斗了下来。一直都忧郁的索拉博,终于露出了一个浅浅的微笑。
阿米尔说,你要我替你去追风筝吗?虽然没有得到索拉博直接的回复,但他分明已经听到自己也在说哈桑那常萦绕在他耳边的那句: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迈步去追逐风筝的那一刻,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索取的自己,他仿佛已经化作跟哈桑合一的自己,甘于奉献的自己。
2017年7月30日,英国西斯罗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