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经过3个多世纪的发展,在资本、技术、政治等的推动下已经成了标准化的产业或事业,每天源源不断地将其产品——信息送到每一个接触到媒体的人;同时,在当今产业融合的情况下,媒体与其它行业的结合也相当紧密,一个产业如果接触不到用户,那就利用媒体去接触用户,传达信息,影响用户,间接地实现产业目的。
媒体信息是一种必需品,是文化娱乐产业中免费易得的那种,也是众多互联网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如购物软件中有搭配指南,炒股软件中有公司行业新闻),这些信息服务不像企业的核心服务可能需要付费才能使用,是免费给我们的,但免费不代表没有支出,我们支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和注意力,这两种东西刚好又是广告主和互联网服务商最喜欢的。
以上是就产业角度而言的,媒体产业本身以及其与更多产业的融合,都是非常有可利于这些产业的发展的。但是除了产业角度,更多的维度上,比如媒体对人的非产业影响也相当深刻。如今很多人像是媒体信息的奴隶,每天耗费大量时间在粗浅的媒体信息上,甚至失去思考的能力,成为易被媒体挑逗的强反射性、弱思考性动物。
看媒体新闻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19世纪人们看报纸,20世纪人们看电视,21世纪人们看新闻客户端。但是,为什么人们一定要通过媒体看新闻、了解信息呢?
这涉及到媒体的特点——媒体就是为思想和行动上的懒人服务,让人减少思考、减少行动,从而让人看新闻时很轻松愉快,最终习惯看新闻。我曾在省电视台实习过一段时间,实习工作就是每天整合全国卫视的近期新闻,从选题做到视频编辑,最终每天形成约1小时的民生类新闻播报。这类新闻的编辑也很符合《娱乐至死》对20世纪美国流行的报纸的描述,这类媒体的特点有:
①信息整理上,编辑们采用信息整合的方法。我称之为“搜索引擎工作法”,即找到一个议题,然后直接用搜索引擎找到各种相关信息并进行整合,相当于是免去了人们自己搜索信息的麻烦;
②信息处理上,抹去事件的具体信息。媒体经常用某男子、某地、近日等模糊化的描述让人不去纠结细节、减少思考,只接受信息刺激;
③信息导向上,有较强的筛选性。人们只能看到被筛选的信息,很容易就被媒体牵着走,形成舆论、民意;
④其它特点:单一归因(宣称造成一现象是某一个原因造成的,比如成功最重要的是毅力、或最重要的是方向,或者成功完全是偶然——这些单一归因迎合了人们想只靠一个要素就成功的思考简化心理,受到欢迎);制造矛盾(A与B是竞争对手,那么两者就一定是水火不容的——这迎合了人们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媒体信息受人喜爱。但是我们喜爱的东西、愿意接受的东西不一定是好东西,它可能使我们无法正确地观察世界、进行思考和行动。我们应当从媒体信息中解脱出来,找到正确对待它的方法。
就我个人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来看,正确对待媒体信息,有三个关键点:①信息获取;②信息分析;③专业信息关注。
①在信息获取这一环节,我们首先需要避免无用信息。什么是无用信息?我认为大众都能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无用信息,典型的便是QQ的腾讯新闻弹窗,这种信息每个人都知道,价值极低;其次应当扩大有效信息来源,对于一个热点事件,绝不只偏听一方,而是接收至少两个方面、两种观点的信息,以作比较,才不至于偏颇。
②在信息分析这一环节,我认为大部分人都只是被动接受信息提供的结论,很少进行分析思考,所以信息对于我们的价值极低。我们在扩大信息来源的前提下应尽量独立思考,遵循自己的原则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提问、做出评论。微博是一个典型的部分用户从不分析信息就妄下评论的地方,比如我关注的微博里,很大一部分是有思想的大V教训无知粉丝的,这些粉丝就是完全不思考就评论,被大V吊打自然是必然的。说话不经大脑非常可怕,对此我的建议是尽量谨言,少评论,确认没有问题再评论、传播。
③在专业信息方面,总的原则是留下有用的专业领域的信息碎片。我们收到的媒体信息是碎片化的,大部分碎片价值低,但有些碎片——我们关注的专业领域却是需要我们保存好的。比如你关注建筑或者设计方面的信息,那就应当找到这个领域里面最专业的信息服务,长期持续了解它,这样信息利用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此外,我认为我们也应当对媒体的提问加以审视,因为很多媒体从业者本身并不能提出很好的问题,那么对问题的解答自然也是很差劲的。记得《失控》这本书的中译本最后附有记者的采访,其实如果你把失控这本书看个哪怕半懂,都不会像那个记者一样提出那么肤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