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其著名的小说《在轮下》里写道:“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年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如今,身处于国家飞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各行各业每天都会有新的职位诞生也会有新的职位消逝,知识周期不断缩短,工作领域更加细分,今天学的东西明天可能就过时了。所以每个人都免不了有心浮气躁的感觉,好像也没有抓住什么东西,稍微一恍惚,机会就这么溜走了。
《跃迁》一书中教你如何利用杠杆和社会趋势放大个人努力?如何利用系统思考方式解决问题?如何改变自己,修炼成真正的高手一飞冲天?
《跃迁》一书的作者是古典老师,他是三百万册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罗辑思维“得到”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顶尖个人事业发展顾问、著名企业高管教练、生涯规划师,全球职业教练(BCC)中国区首席导师(Master Trainer)、清华大学生涯规划客座专家。
《跃迁》从高手的暗箱、高手的战略、高手的思维和高手是如何修炼的系统说明了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介绍了个人成长的方法、逻辑和底层规律并如何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一、 高手的暗箱
国际著名的画家大卫·霍克尼在2006年出版了《隐秘的知识》(Secret Knowledge)。他整理了500年来几乎所有的画作,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文艺复习时期很多绘画大师,如拉斐尔、丢勒、卡拉瓦乔等等画家,之所以画的又好又快,并不完全是勤奋和努力的结果,而是借助了暗箱。“暗箱”是指通过小孔成像技术把人像投在纸面上,勾出素描稿,然后就是上色和涂抹。这样一来,画画就变的简单多了。
我们并不否认高手的努力,但他们的成就高度,没法仅仅靠努力达成。真正拉开高手与普通人的距离,是在认知方式、思考方式的改变,而认知方式的改变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思考方式的改变让高手们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底层规律。
1. 认知方式的改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在互联网时代,你要获取知识,不需要跑到图书观看书,而是拿书手机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几秒种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答案。过去我们出门游玩,需要记下出发时间、航班、航站楼、酒店、景点等等信息,而现如今,我们只需要花费几分钟时间就可在相关APP上查询到这些信息。信息时代的高手,是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这种认知方式的变化对一些人来说,是循序渐进的。毕竟我们“记忆知识”的方式持续了两千多年,而就是在最近20多年来,新的认知方式突然成为主流。这种突进式的变化,就可称为“跃迁”。
2. 思考方式的改变:
当我在设计一款产品时,遇到某些问题时,我不会马上继续独自思考下去,而是去相关的产品设计网站查找相关的案例,或者微信给一个产品大牛来请教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
你也许会想,我们这样是不是太懒了。一遇到问题,就上网搜索,与人沟通,搞得好像我们没脑子似的。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区分下“独自思考”和“独立思考”的区别,
你只有先去听很多人的意见,先去停止独自思考,汇聚很多的意见,才有机会独立思考。
如果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联机思考会让你的思想质量,解决问题效率变得更高,迭代更快。
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在于比普通人更擅于利用社会趋势、底层规律、外部力量让自己实现跃迁式成长,这就是高手的暗箱。
二、 高手的战略
巴菲特“股票之神”,连续17年在《福布斯》排行榜第二,投资界的大佬。
在巴菲特的办公室贴了一张美国棒球手的海报,海报中的棒球手正准备挥杆,而旁边是一个由很多棒球手排列成的长方形矩阵,每个棒球手都有一个数字。这位被巴菲特放在办公室里的人,在热爱棒球的美国人心中,也许比巴菲特更伟大-他就是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巴菲特会跟参观的人介绍,这是对他投资理念影响极大的一个人。
泰德被称为“史上最佳球手”,美国职业棒球联盟中最后一个年度击打率在0.4以上的球员,位列美国《体育新闻》杂志评选的史上百位最佳运动员第八位。
(在职业棒球界,0.3以上的击打率就可称为优秀打者,年度击打率超过0.4是神华一般存在,美国目前仅有两位打击者打击率超过0.4)
泰德在《击打的科学》(The Sience of Hitting)中,提出一个观点:高击打率的秘诀是不要每个树都打,只打“甜蜜区”(指击中概率高)的球,正确的击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最好成绩。
这个策略听上去简单,实战中则需要强大的定力,尤其是在重要赛事的胜负关头,几万名球迷眼巴巴望着你,希望你击打。这时候一个低球慢悠悠地进入非甜蜜区,像是一个唾手可得的好机会,要不要打?要是不打野全场嘘声。这时只要坚持“只打甜蜜区的球”需要强大而冷静的内心。
棒球比赛有两类击打者,一类人什么球都打,每次都全力以赴,力求全垒打。这需要强大的力量和体格,很多人甚至服用禁药提升力量。另一类人则是聪明的击打者,他们的先天条件不一定好,但是很聪明。他们只打高概率的球。排名前十的击球手,都是后面这类人。泰德显示是后者中的高手。
那么一个投资者能从一个棒球手那里学到什么呢?
他学到的东西叫做“专注于高价值区”,而巴菲特他的投资理念也说明了这一战略:只投资高价值、可迭代、有护城河的公司,其他不看,不求短期获利,只看长期获利,尽量少动。棒球之神泰德的理念则是:只击打“甜蜜区”的球,不求全垒打,但求结果最优。
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那么怎么发现高价值区呢?
古典老师针对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就叫做头部效应。头部效应指的是你所在的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优势的领域。说到这里,有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马云、马化腾等的生意,想着利用跃迁的方式进入头部区域。越是这么想,越无奈、越憋屈。
然而这些都不是属于你的都不区域,因为这些领域你都没有入过场,那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的头部区域就在你的身边。
古典老师提供了一个你可以找到属于你的头部区域。如果把竞争领域分为“高价值和低价值”两个维度,把竞争力分为“高优势和低优势”两个维度。如下图:
1. 头部
由高价值、高优势组成,是风口上的独角兽、名校的优等生、热门电视剧的女一号等。
2. 肥尾
由高价值、低优势组成,是独角兽公司里打杂的、名校的差等生、热门电视剧的宋兵乙。
3. 小山头
由低价值、高优势组成,是某家小公司的核心员工,偏门领域的第一名、边缘群体的核心人物。
4. 沙漠
由低价值、低优势组成,是小公司的边缘员工,非核心产业的非核心岗位。待着很舒服,没人竞争还有安全感。
头部效应介绍完了,想想自己处于哪个区域。再想想高手为什么在且仅在头部区域活动?因为社会资源绝大多数情况是幂律分布的,最通俗的表达就是“二八法则”和“马太效应“。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20%的客户带来80%的生意,20%的人选择了坚持,80%的人放弃了坚持。
说白了,头部效应就是要专注于做高价值、高优势的事情。道理虽然简单易懂,但大多人数不加思考就去行动,就会陷入误区。下边罗列了需要警惕的三大误区
误区1 :从当前优势出发
比如说,朋友总是夸你唱歌很好听,很有天赋,最近《好声音》这个节目又很火,于是你决定发挥这个天赋,辞职去参加《好声音》当一名歌手。当你真的开始走上职业歌手之路,你就会发现”唱歌好听“的优势在专业歌手圈里只能垫底。到底是不是优势,需要你入场才会知道。
从价值出发,而非优势出发。先确定好价值,再思考优势。
误区2 :着急入场,不想优势
发现高价值区,就急着撸起袖子干。最近火热的自媒体领域,很多人就心急火燎的开始学习写作。学习写作是好事,是未来的核心技能,也是自我表达、自我修炼的一种方式。但是当他们真正开始写作,才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竞争白热化的领域,每个细分领域有已经有占据头部的人。咪蒙是《南方都市报》的编辑,六神磊磊是新华社记者。这些人都是在过去的领域有着很深的积累,他们最终选择深耕的领域都是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判断的,叠加过去的能力和资源,形成了强劲竞争力。
思考差异化优势。
价值越高的领域,竞争越激烈,越要凭借独特的优势,你先不要急着动手,要用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对手,思考差异化优势再进入。
误区3 :关注不属于你的机会,眼高手低
在网络时代,天天听大佬讲各种关于未来规划、国际局势……听得你心潮澎湃、心花怒放,想着按照大佬的方式方法来进入不属于你的领域做事。涨见识没错,但对解决你当下的困局,没什么用。
古典老师在书中,明确指出,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头部区域,这是一个持续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你在这些信息中听到的都是故事、段子或者是别人希望你听到的东西。要把注意力放在你能操作、能影响到的领域里。
所以你需要从身边的头部做起,不要想太远。
头部效应就是:通过观察和思考,抢占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然后从小头部走向大头部。
三、 高手的思维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局”。
做想做的,没有收益;做能做的,没用动力。
事业而发展不好,全力以赴,事业发展好了,家庭又乱了,家庭稳定了,身体又垮了,身体好了,事业又乱了。
一旦陷入所谓的“局”里,浮躁、焦虑也就接踵而至。
小红和小明是一对刚处的情侣,有一天,小红很正式的对小明说:“你总是不陪我,我们分手吧”。“别介呀,亲爱的,我改还不行嘛”小明立马承诺道,然后小明花时间陪她逛街、看电影。但是过了两周,小红又抱怨道:“你怎么不去上班呐!以后我们靠什么生活?你这样不思进取,我们没法在一起了,分手吧。”
没时间陪-分手-有时间陪,没时间赚钱-分手
这件事是一个死循环,在这个局了根本没有解决方式。除非你能看透这个局,破局跳出,才能打破死循环。然而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这种死循环里,怎么努力向前跑都跑不出来。
斯坦福大学精神科教授保罗·瓦茨拉维克在《改变》一书中提出事情有两种改变的形式: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做“第一序变”,也就是“状态改变”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和体验;另一种模式的改变叫做“第二序改变”也就是“模式改变”改变结果。
如果你陷入一场噩梦里,你在梦里跑、跳、打架等这些动作都是第一序变,除非你真正醒过来,才能跳出这个噩梦,醒来就是第二序变。
再回头看小红和小明的问题,不是不陪,而是如何陪的问题。小明有所改变,是因为不愿意面对情侣关系中真正的问题—恋爱一开始的激情、神秘感褪去,找不到维持持久关系的方式。这个时代大家都压力这么大,为什么休息时间要“陪”,而不是一起玩呢?哪怕你爱玩,我看着你玩,也很美好啊!
双方都想不到,于是反反复复地用第一序变来阻止第二序变的发生。一场恋爱,其实是两个心智模式的系统反应。
书中讲到一个故事,大意是孔子的弟子子贡遇到要给来向孔子请教问题的人,
对方问一年有几季,子贡回答四季,对方说明明是三季。双方争吵惊动了孔子。
孔子在一旁观察了一会,对那人说到,你说的对,是三季。
子贡问,先生,一年为何是三季
孔子说,那人应是,蚂蚱所变。蚂蚱春生秋亡,没有见过冬天,所以它就是个三季人,你和它讨论三天三夜,也没有用啊。
这个三季人,只见事物,不见完整的系统;只看见第一序变看不到第二序变;看不到系统,就永远看不到第四季。
那么什么是系统?
一个系统至少包含三个因素: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功能。
你可以试着在小河边观察水里的石头,水流冲击石头,就会在石头旁边产生波纹。石头、水流都是“元素”;波纹则是系统的“功能”。
就前面的情侣关系而言,如果内在状态没有改变,即使还一个人,这个循环依然不会有改变。
我们的思想、理念、记忆随着时间都会发生改变,但自我是稳定的;大学里的学生每年都更换,但学校的名声和学术地位是稳定的。
只要不改变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即使替换所有的元素,系统也不会改变
四、 高手的修炼
1. 功利学习法
互联网时代,到处都是吸引我们的信息、数据等各种我们大多数人需要的资源。在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社群里转发的内容和信息、书架上的名人和朋友推荐的书籍等各种二三手信息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之一。
一手信息是知识的源头,例如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
二手知识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但是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
三手知识是一些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是因为大众的认知能力较低,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和不精准的概念。
四手知识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根据畅销书和理论加入个人体验的鸡汤文,例如:公众号鸡汤文《我是如何一小时赚到200万的?》
正如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高手就是跟随知识源头的人。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是否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及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的说就是能解决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也就是功利学习法
高手的修炼方法之一就是功利学习法,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从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2. 联机学习
过去学知识,自己悟,才是真本事,但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没有时间、精力来这么做了。整合自己与他人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各自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还是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每人就有两种思想,就是通过这种联机学习的方式,同行的精英交换知识,跟跨界的专家交换知识来打破。帮助自己快速获取和吸纳新知,最终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高手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先掌握属于自己的知识模块;
2) 抛出去,与别人交换知识;
3) 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 整合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古典老师说,你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问你遇到的问题,一定有人曾经经历过,并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需要的就是学习,把这些方法则整合好。
3. 以问题为导向学习
学习速度跟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这是你焦虑的根源。
我们就必须在知道如何学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想清楚为什么要学,只有弄清楚学习的目的,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去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去学习,有问题为导向,就是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什么才能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而这种学习方法极大提升学习效率。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个人成长类书籍,书中讲述了高手是如何解决问题、高手是如何修炼成高手和高手是如何识别机会,自我定位?你可能不需要完全掌握这本书所说的所有方法,你只需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在成为高手的路上更近一步。相信读了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所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