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平安夜约到这几个发小吃饭,我觉得自己三生有幸。Alice刚结束了香港的实习,奄奄一息地回来才1天;John自从6个月前去了一家银行,我就只在朋友圈见过他;Nina本来今天有客户饭局的,听说客户来自青岛,她再一次借口大姨妈逃之夭夭。
我这几个发小,都不幸在投行实习。
“干嘛又吃这么好的,我已经承受不起人均100以上的餐厅啦。”Alice还没坐下就叫唤起来。“你知道吗,在香港我每周至少要跟团队去吃3次那种人均七八百的午餐,而且是AA!”
“什么?你们老板不知道你们实习生的工资是多少吗?”
“他才不管呢,反正他想吃,大家都会去,我们小实习生能反抗老板吗?”
实习要义:让每个人都喜欢你
我惊掉下巴的时候,在一旁的John淡定地笑了笑。他在北京实习,老板在吃饭上还算比较有眼力见儿,如果聚餐都会请客,但他一点也不想去。
“别说老板了,和Analyst相处的每个瞬间,都是绷紧神经的。” John说,因为要进投行,实习被留用几乎是唯一途径,所以每一次和老板接触,都是一个加长版的面试。
“不至于吧,你们做好本职工作,做出成绩不就行了吗?”
“实习生能有什么业绩表现的机会?老板对我们的判断,就是从平时每一次说话、交材料来的。”Nina忍不住说。“我们能不能被留用,部门里每个人都会打分,直接面对的Analyst还可以看我的工作,其他人就只能通过这些饭局之类的场合,给人家留下好印象啦。”
Alice总结出来的诀窍是,每一次和同事们的午餐时间,就不把自己当作实习生,让同事们可以放松地聊天开玩笑,“什么都不敢讲,反而给他们留下胆怯的印象。”
“那是建立在你聪明漂亮的基础上。”John忍不住补了一句,他给我们看了他入行三年的师兄给他发来的带新人心得:
实习生说完话有三种可能,要么讲的好,我表示赞同;要么差点意思,我反问或者深究;要么太差了我都懒得理。第三种就拜拜了。
感觉饭局气氛不对,我赶紧举起了杯子,“这种高压环境下,你们都进步神速呀,看你们现在多招人喜欢呀。”
“那也是,我现在走向人生巅峰最快途径,就是吃软饭。”John突然贱贱地笑起来。
他说,他们公司有个传说,几年前一位颜值高活儿又好的男同事,刚完成一个IPO项目,就成为那个上市公司大老板的女婿,面对人家独生女150多公斤的身材和标准的本山猪腰子脸,没多久就领证了。此后,每个男新人加入都会接受一次这个故事的洗礼。
装逼和苦逼的死循环
和Alice她们都笑了,显然对John的颜值和忍耐力没什么信心。不过,他半年不见,身上“投行男”的范儿倒是十足,说起祖马龙香水,萝卜丁口红,比我都渊博。
“John,你这一身行头,就是为了未来嫁入豪门准备的吗哈哈。”我实在忍不住调侃他。
“我也是不得已呀”他说,就算那些奢侈品买不起,也要研究透彻,做到一眼能看出客户全身上下的牌子。“和你们女孩聊天差不多啊,奢侈品是和客户搭讪最好用的开头了。”
“还记得那句话吗,装逼的最高境界,就是装作不装逼。”Nina兴致勃勃地打开了她的微信。
她有个同事会在每次参与高端场合时抓住所有能体现逼格的瞬间拍下角度不同、风格不同的照片,以备在下次休假却不想出门的时候,不会没有素材发朋友圈。
他们一边调侃自己,一边感叹,进入投行仿佛进入了装逼-苦逼的死循环。
即使明明是不喝酒的南方女孩,依然要带着吸水力最强的棉絮方巾,硬上酒局,然后在干杯后假装擦嘴,偷偷吐掉。
即使明明穿着西装在机场贵宾室候机,听到洗手间外保洁阿姨在议论自己家四合院一年该涨几十万租金更合适时,依然要强装精神,优雅地走出去再要一杯咖啡。
即使明明原本是个脾气温和的好学生,在老板、客户和证监会之间受多了夹板气,一旦面对律师会计师,也会忍不住指着对方高级合伙人鼻子大骂:今年利润为什么没有比去年增长100%!给我重新调报表!
逞强之后,就是优秀的惯性
这顿饭里,大家似乎都在反复吐槽一个主题,投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逞强的地方。对,外行看是装逼,内行看就是逞强。
男经理每天西装笔挺,他的穿着从领带、袖口到内裤、袜子的搭配都参考了UBS多年前流传出来的着装要求。无论是早上6点还是凌晨1点见到他,他的发型就像精致女生的妆容一样纹丝不动。他没做造型的样子,就像女生素颜一样神秘。
他就像很多的投行人一样,无论你是实习生还是VP,只要碰巧跟他交流,他的眼神流露出来的只有专注和耐心,一边让实习生承认自己果然是个小白,一边又给人一点“我看好你噢”的希望。明明他在心里已经翻过几个白眼。
女VP从不在公司谈起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即使她丈夫是某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儿子刚申上麻省理工。女VP就像《欢乐颂》里的安迪,有不同的名牌包搭配不同的限量职业装,却满脸对奢侈品的不在乎。
她的高跟鞋蹬得自信有力,每天早上会热情地跟大家打招呼,晚上跟客户喝酒侃侃而谈,然后才去健身房挥汗如雨。顶头上司几乎忘了她是个有家室的女人,只记得她的女性特质让她外柔内刚,应对不同的客户总有千百种方法。
而那个只停留几个月的实习生,5点半起床化妆,蹬着小高跟,每天掐着老板上班的点到达公司。拿一份报告给老板看,她假装从容不迫说出前一天晚上才刚背下来的“深度观点”,一边担心明明检查了5遍也还是被揪出格式问题。午后,她捧着杯子到茶水间“偶遇”经理,跟他聊聊最近的股市,就是为了一个“你比其他实习生懂得多”的好印象。
每个人都在做一个不一定像自己的角色,每个团队都试图创造奇迹,头顶光环的人,远没有他们看起来那么舒服,这就是投行的“逞强”日常。但那几位跟我吐槽投行种种不是的朋友,却仿佛乐在其中。
毕竟投行人的生涯不只有名牌、英文和混乱关系,更多的是,那些响当当的成绩。他们在投行里打拼3年,也许就能有一般人6、7年才有的工作能力,他们追求细节、追求体面、学习超快,逻辑满分,这些品质就像惯性一样蔓延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慢慢成了习惯。
毕竟这是一个聚集着最聪明的1%的人的行业。
而实习生们,从“努力就有成绩”的学校里出来,投行教给他们的第一课,就是学会不让自己那么舒服。他们既要勤奋得像一个不知生活的小朋友,又要骄傲得像一个不愁吃喝的VIP。
做最优秀的大学生,进入最优秀的投行;做最优秀的实习生,成为最受瞩目的明日之星,这是一条单向且没有捷径的路。
为了一点年轻傲气,为了一个名叫“优秀”的桂冠,谁不愿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