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刚写了第一篇文章,重点表达了积分的本质、属性以及常见的坑。如果感兴趣的话,点击我的主页查看其他文章。
本次主要回答上篇文章中提到的:积分定价咋定?业务流究竟怎么建设比较合适?积分架构?
先讲积分定价。
积分定价,是积分业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涉及到发放和消耗两个场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发放无法消耗跟只有消耗没有获取通路,都很难称得上一个闭环。再说的深入一些,正式因为积分的货币属性,作为货币需要保证的就是流通性、易物能力。
先说积分发放方面的定价,给用户发多少积分是比较合适。在刚做积分业务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有点不知所措。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在积分这块的投入、在用户运营的投入的成本、当前企业所处的阶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说对于我这个企业发放50积分、100积分是合理的,且是通用的。
我还记得曾经问过圈里做的比较好的积分服务商一个问题,就是: 我现在刚开始做,你觉得我的积分发放怎么做比较合适?这个问题当时对方给我解释了好了。
总而言之就是积分的定价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已的。时代表的就是公司发展的阶段,地代表就是企业所在的竞争环境,行业属性,人代表就是用户受众的成熟度、所在的不同的生命周期。
做了几年积分业务后,我还是想试图找到影响积分发放和消耗的影响因子。
总结来看,积分发放定价:Y=fc(D/M)+fb(V*A/T)+BR;其中影响因子分成了B端和C端。
C端的D:行为难度;M:动机;难度越大,积分发放值越高;动机越大,积分发放值越小;
B端的V:行为价值;A:补贴力度;T:时间紧迫程度(所需时间);行为价值越高,补贴力度越大,时间越紧迫,则积分发放值越大。
BR:与行业或竞品参考值的偏差;这个指标的存在,更多的是从用户教育成本和当前用户的心智出发的。因为用户已经接受了同等行为可获得奖励反馈,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发放定价就需要考虑这个偏差值。
积分消耗定价:Y=fc(I*F)+fb[(C*T)/(Q*V*A)]+BR,这里的影响因素同样分成了B端和C端。
C端:I: 偏好程度;F: 兑换频率;用户越偏好,兑换的越高频,则消耗的积分值就要高一些;
B 端:Q:供应数量、C: 成本、V:行为价值、A:补贴力度、T:时间紧迫程度(所需时间),简而言之,供应数量越稀缺,所需成本越高,行为价值越不重要,补贴力度越小,时间越不紧迫,则消耗积分值高一些。
BR:与行业或竞品参考值的偏差,这个同上,不再赘述。
以上就是我观察到的积分的定价。欢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