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里,我有一个长者朋友,特别会教育孩子。
他自己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却培养了一个港大和北大都争着希望留校当老师的女儿。
我曾经和他探讨过他女儿的教育和成长经历,那时我正为孩子广泛的课外兴趣和学业之间,究竟该怎么平衡深深纠结。
他告诉我,千万不要贪多求全,兴趣太多,过于广泛,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会容易缺乏做事的专注力。
他建议我,不妨一个阶段只做一件事,也就是说即使兴趣爱好再广泛,分阶段来具体实施都会是一个好办法。
我也是从那一次和他聊天后,开始真正的思考,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孩子能真正有所收获。
而不是像赶场一样东奔西走,最后疲于奔命,反而让兴趣慢慢地死在孩子的消极情绪中。
最后将特长变成负担,也会因为过多的内耗让孩子在学习上动力不足。
02
我也曾在这个选择方面走过弯路,因为最开始,孩子各种的新奇和想学的愿望,不知不觉中,我们休息的时间就全部献给了一堆兴趣班。
有整整两年时间,我们经历了非常密集和疲惫的兴趣班周末赶场。
从孩子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终于下决心做了减法,减掉了很多兴趣班。
接下来的每个周末,我们或去附近公园儿溜达,或是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在小书桌前,在茶香的环绕中,静静的读一本自己想看的书。
我把属于他的时间还给他后,我甚至鼓励他发呆,安静的发呆。
在那种没有压力的状态下,他的见识和思维方式反而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
那时,他会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和前途,规划自己未来想要走的路。那些还没有实现的梦想,他开始试图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勾划梦想的样子。
原来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也是在那一年的暑假,他决心自己去挑战一所学习压力更大的学校,让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学习实力去迎接自己人生路上的更多挑战。
一个期间坚定一个目标,孩子的精力和状态才能达到最佳。人生本来就应该分阶段分重点,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只做好一件事。
最重要的是,自己去选择,最想去做的这件事。
03
我们时常都会抱怨,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包括工作,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事。
因为潜意识里有了这样的认知,既然不那么喜欢,所以没多久,就无法坚持了。
这时我们会自我安慰,也许这件事我根本就没有多喜欢,所以才没做好。
接着就会去寻找下一件自认为喜欢的事,然后继续失去兴趣,再继续寻找,反反复复。
我们常会拿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安慰自己。甚至还有强者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多个选择项,让自己拥有更大的选择权。
可是如果不去经历做成一件事再来喜欢这件事,获得更大的成就,拥有自己的选择权的完整过程。谈选择就如同脱离了现实的理想主义。
现在的孩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各种优质资源层出不穷、因为选择太多,所以对他们来讲,其实好事也是坏事。
他们不停的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不断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内耗,会影响自己很难做成一件事,或者很难真正的形成一个自己强有力的独特优势。
长此以往,很容易三心二意。不断改变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向,最后反而彻底没了方向,迷失了自己。
在没有形成自己强有力的独特优势前,也许专注一点,努力做好一件事,哪怕分不同的阶段专注做好一件事,最终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也才谈得上真正的拥有自己的选择权。
自己拥有选择权的人,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更清晰自己能做成什么事,不能做成什么事。
对自己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04
纽约城市大学的哲学教授马西莫.匹格里奇,曾经写过一篇“要想更幸福,就关注你能控制的东西”的文章,对清晰了解自己能做成什么事,有着更加理性的分析。
他强调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自己能控制的,但有一些事情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建议大家应该只关注自己能控制的东西。
我对此深信不疑。
通过长时间专注的去做一件事,哪怕分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每个阶段只专注一件事的人,在努力付出中应该会更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而哪些事情终究是自己不能控制的。
我们往往感到理想和现实的拧巴,为自己不能控制和改变的事痛苦万分,不断地加大自己的内耗,到最后精疲力尽,最终很难有所成就。
这就是在错误的事情和方向上,严重的消耗了自己。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的?
05
答案其实早就写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晚期。
这个答案甚至影响到西方的主流宗教,他就是斯多葛派的“二分”心法。
具体来说,就是努力关注自己所能控制的事,全情投入的去做;放弃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事,顺其自然的面对;最重要的是,需要分得清这两者的区别。
我们有必要简单地解释一下,斯多葛这个词。
它其实最早来源于雅典的一座公众建筑Stoa Poikile(彩色柱廊)。就在这种“彩色柱廊”下,来自塞浦路斯的基底恩的芝诺在经过了动荡不安的生活之后建立了他自己的哲学学派,为了把他与思想敏锐的同名人埃利亚的芝诺区分开来,人们称他为斯多葛派的芝诺。
可以说斯多葛派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历史上所记载的杰出代表,是用希腊语写出《沉思录》的马可·奥勒留。
这本著作是很多政治家和企业家的枕边经典,绝对算得上是斯多葛派哲学思想最权威的入门书。
06
马可·奥勒留十二岁时,就受到斯多葛派哲学的影响,并且终生矢志不渝地坚持了这种哲学思想。他不仅在个人生活方面,而且在政治活动中他都亲自实践这种哲学。
在他身上融合了斯多葛派的那种勇敢、坚定不移和忠于职守的品格,让他成为真正的伟大统治者。
像他这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又同时具有如此高度自制力的人,在历史上几乎绝无仅有。
作为一个杰出的统治者,他曾感慨:“亚洲和欧洲只不过是世界的一角;整个海洋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水滴!阿托斯山也不过是整个宇宙中的一坯泥土;而我们整个的现在,只不过是永恒的时间长河中的短暂一刻!”
这是一个怎样的眼界和格局?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他就能分得清什么是自己可控制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控制的,把关注点放在那些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
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07
如果我们能把斯多葛学派的这种思想,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就会惊喜的发现,有的时候,我们选择一个时间段专注去做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应该会更大。
中国知名学者曾经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区别以上两类事。”
也许,在培养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寻找成长的力量,比如说,自然变老是一件被动的选择,是一件不受我们控制的容易事,但主动成长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陪伴孩子成长,本质上就是指我们主动选择的共同成长,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消耗给那些我们被动选择并不受我们控制的事上。
既然如此,那么有一些事,我们终究无法改变,又何必一再纠结、自寻烦恼?
选择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全力以赴的去做一件事,这样的人生,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
永远别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无法改变的事上,专注当下,只做好那些自己可以改变的事,已经足够。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1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选自优美图,谢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