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关键是看他跟谁在一起。所以不管是读研究生还是读博,你即将加入的课题组对你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判断一个课题组好坏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虑:
1,人员流动和组成
罗振宇曾经讲过在商业上,硅谷投资人在判断一家公司好坏的时候有一个心法,持续观察人才流向。如果高级人才从该公司流向同行的其他公司,那他就是一个坏公司。反之,他就是一家好企业。这个心法在科研领域同样适用,一个课题组的人员流动和构成直接反映了其优劣。
首先看学术带头人,是院士,千人,长江,还是杰青,百人计划,新世纪人才。在天朝,老板如果没有一个title,那是很难发展壮大的,终究科研界也是分很多山头的。
其次看这个课题组有没有良好的接班人队伍,除了老板,年轻人中有没有百人计划青年俊才,青年千人,青年长江。有优秀的年轻人才加入,说明这个课题组是有活力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最后看生源质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每年新进的学生有没有保送生,是不是名校毕业。如果新招的学生基本都是调剂生,那说明这个课题组质量不是很高。
2,持续的优质产品输出
对于一个课题组来讲,高水平文章和高质量专利就是优质的产品输出。
文章就不用说了,除了NS(nature and sicence),就是nature子刊。再就是各个领域的no.1,例如物理的PRL,生物的cell,化学的JACS,以及材料的AM。
中科院之前规定硕士毕业的标准是至少一篇SCI文章或者一个专利,我毕业那年取消了专利的有效性,直接导致了很多人延期毕业。中国的专利其实是比较水的。网上公开的数据,至2013年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82.5万,已连续三年全球第一。但是根据《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2010)》,中国高校的实际专利转化率低于5%。2013年,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中国经济年会”上透露,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
中国专利水分很大,但也不乏优秀成果,正面的例子则是最近8月份来自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消息,上海硅酸盐所与深圳市光和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签署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转让协议,技术转让费共计人民币1亿元。这样高质量的专利其意义是超过文章对于国家的贡献。
现在很多人才计划都强调最近五年的科研成果。这就是针对持续性。老板可能也挺牛逼,干过一篇science,但却是十年前的事情,最近几年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工作。这样的课题组可能已经是明日黄花。
3,清晰的标签
有些课题组大而不专。喜欢跟风,喜欢追热点,石墨烯火就研究石墨烯,拓扑结缘体热就一股脑搞拓扑。好像一直在与时俱进,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而有些课题组则专注于某一个领域长期深耕细作,成为特定领域的泰山北斗。
例如我们课题组的标签就是热电材料。我老板是欧盟热电协会主席,别人提到我们课题组就本能想到我们是研究热电材料的。
最后,一句话总结,一个好的课题组应该有清晰的标签,持续的成果产出,优质的人员流动和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