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篇讨论的状况为:完全挤奶喂养情况下可以参考的挤奶量!
——对于偶尔外出挤奶或上班背奶的母亲而言,孩子获取奶量仍以亲喂方式为主,乳房会直接回应孩子需求产奶,不必更多以数字来衡量,挤奶喂养严格来讲是不可亲喂时的权宜之策,而并非泌乳顾问推荐的哺乳方式。
——对于因为各种情况需要挤奶喂养的家庭而言,若因各种情况无法亲喂,那么给予孩子自己乳汁的任何一种努力都值得肯定,但亲喂仍是我们希望的方向,它值得我们做出更多尝试。
我们都知道亲喂(母亲亲自哺喂宝宝)的好处,但是在咨询的个案中,也有不少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将乳汁挤出来放在瓶子里喂养宝宝的家庭,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如果挤奶不足,除了孩子每天摄入也会少之外,母亲的持续泌乳量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挤奶太多,除了母亲更加辛苦以外,孩子也可能因为瓶喂的喂养方式而过多摄入乳汁,或者,还有一些母亲因过多挤奶遭遇泌乳过多,增加了乳房的负担……
那么,在挤奶瓶喂的这个阶段,母亲的挤奶量大概多少比较好呢?我们该怎么计算和调整呢?
通过研究数据来推测
我们可以看看一些研究里对母乳亲喂宝宝摄入的奶量的记录,来推测大致的数值,需要注意的是,不必以这些数值作为精确的目标,就像我们每天或每餐的进食量都会有浮动,孩子也是一样。
1、1-6个月,摄入母乳量不会大幅度增长
按照孩子的月龄来看每日摄入奶量,随着月龄的增长,总量的确有提升,但我们也会发现:除了头一周以外,1-6个月孩子每日平均摄入的母乳量差距并没有那么大(相比起配方粉喂养而言)。
Cox1996的研究数据中1个月和6个月的摄入差距为33ml;Dewey 1983的差距是223ml,不同研究相同月龄孩子们摄入量的差别<200ml。
我们再来看这张奶量变化图表,图表中的各个符号表示不同研究记录中该年龄段的奶量:
我们不难发现:1-6个月大部分孩子的摄入量范围大约在600-900ml之间,且此期间奶量相对稳定,妈妈们不必参考配方奶的增长量来做自己的挤奶量参考。
2、孩子每餐摄取量不大
参考前述的日摄入总量,结合哺喂次数,可以对每餐摄取量做个推算:以600-900ml的每天奶量、每天进食8-10次为例,那么平均每餐摄入60-90至75-112.5ml。可以看到,平均到每餐,孩子的摄入量都不会很高,也就是说,即便偶尔出现较高的摄入量,比如一餐120或更多,也不代表每餐都需要维持在这个高量。
参考孩子的胃容量数据,也会发现,孩子的胃容量不大,通常我们会认为1-6个月孩子的胃容量在60-90ml或80-150ml之间。而在早期就更小:第1天:5-7毫升;第3天:22-27毫升;第10天:60-81毫升。
虽然不同的研究数据会有一定差异,也有的数据认为头一天的胃容量可能接近20ml,但有一点都是相近的,那就是1-6个月孩子的胃容量不会大幅度增长。
两条数据相互印证,我们可以说,孩子每餐摄取量不大。胃容量较小也是大部分孩子需要一次少量相对更多次喂哺的原因,这是挤奶瓶喂家庭需要注意的部分,即:每次的瓶喂量不要过大,可以调整在60-90ml之间。
3、6月后,奶量摄入并未增加,且逐渐减少
与不少妈妈担心的不同,六个月后,虽然孩子的胃容量显著提升了(1岁左右,孩子的胃容量可能接近500ml,随着成长也会越来越接近成人,可能在1L左右)。
但是,奶量的需求却没有成倍地增加,因为孩子会通过其他食物来获得成长所需,同时母乳的营养也不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这个阶段,亲喂同时挤奶的母亲也会发现自己的挤奶量有所下降了,这是非常正常的状况,因为孩子对母乳的需求在降低。
完全挤奶喂养母亲,也可以随着辅食添加的增加,慢慢减少挤奶总量。
此时也不得不说,对母乳哺育而言,孩子获取奶量最精准最方便最高效的方式始终是亲喂。
通过宝宝情况来调整
1991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孕期和哺乳期营养状况委员会在《Nutrition During Lactation(哺乳期营养)》书中提及,健康纯母乳喂养婴儿的乳汁摄入量范围很大。在发达国家,在最初的4至5个月内,母乳平均摄入量约为750至800克/天,但摄入范围却是从450至1200克/天不等,且发展中国家状况也相似(母乳比重约为1.031,也就是大致可以将克数作为毫升数来估算)。
这也再次提醒各位爸爸妈妈们需要根据孩子的状况来看待挤奶量和瓶喂量,不能把参考数据当标准线。
我们更需要结合孩子的状况。
1、吃奶时状况
用奶嘴轻轻碰触孩子上嘴唇,让孩子闻到奶水味道,有需要喂养的孩子应该会抬头张嘴寻找,让孩子大口含住奶嘴,与亲喂含乳接近(这和寻根反射有根本性的区别,点一下上嘴唇是为了发出气温提醒,然后等待孩子主动的探求)。
使用瓶喂时,适当平放奶瓶,保证奶嘴中有乳汁即可,避免奶瓶过于倾斜甚至倒置使得奶水流速过大,孩子较难自己调节流速;尽可能模仿亲喂,减慢奶水流速,让奶水一阵阵地“来”,而不是一直都很快速,这样也能让我们有机会观察孩子的状况。
当孩子出现大口连续吞咽时需要稍微休息,可将奶瓶倾斜,让乳汁回流到奶瓶底部,等孩子喘过一口气后,若张开嘴还想再吃时再将奶瓶抬起,让乳汁流向奶嘴,继续喂养;
当孩子主动抬头张嘴寻乳积极度减低,而更多只是含着奶嘴时,就说明该慢慢停下供应了。
这个过程,就类似我们自己喝水时拿好杯子控制流速的状态,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也可以慢慢地让孩子自己拿容器,提醒她自己控制流速。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孩子慢慢吃,能缓解孩子一定的吸吮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孩子因为吃太快而吃太多的情况。
对于习惯吃小餐的孩子而言,不要因为自己担心孩子不够,而要求孩子每餐都需要达到某个奶量,就像我们吃饭一样,每餐的量都可能随着各种不同状况而有所改变。
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奶瓶的家庭,在孩子开始添加辅食后,就可以开始考虑逐渐用其他日常容器来替换奶瓶了。
2、大小便、体重增长状况
同时,喂养量是否理想大致可以看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吃有拉,看排泄:第一周以后,孩子通常每天都能有3-4块或更多有重量的纸尿裤,大便2-3次或者更多,出了月子的孩子可能出现几天或更久拉一次大便的状况,也并非不正常。
另一个便是体重:这里再次建议爸爸妈妈们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生长曲线来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并且不要只看某个点的体重数值,而要了解一定时间内的体重变化,来推测近期的喂养状况是否理想。(www.wazay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