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这个栏目,是我们最近想尝试的一个写作内容。这源于我们最近在阅读时的一些感悟。很多名人看似家喻户晓,但其实我们都对他/她的故事知之甚少,官方报道或者大众对他/她的理解多少都带着一些时代的映射,这都是有失公允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有多面性的,没有人是尽善尽美的,即使是名人其实也有普通人的一面。
我们认为认识的这个人,我们真的认识他/她吗?
抱着这样的态度,我们想深挖一些人物的故事,每一个人身上都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也一定有属于平凡人的脆弱,让我们带着学习和包容的心态,去走进【人·物】的世界吧。
不曾去过宝岛,却领略她的自然风光
对于宝岛台湾的初印象,来自于小学课本里的《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文章描写了一个如同仙境般的场景,让童年的我们领略了台湾省的风景优美,渐渐地我们还知道了台湾除了风景秀丽,还有很多文人墨客。
如果你看过李敖的文章,就能体会犀利批判意识的杂文魅力;如果你还看过龙应台、刘墉的文章,估计你就会知道亲子教育的乐趣;如果你恰好还喜欢三毛,那你肯定会享受小说里那些风光雪月的景色。
作为女性,我更喜欢女性作家的文章,可以在文章的阅读中体会到细腻的情感,就像是在文字的空间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亦或是与辩论赛的对手做自由辩论。
所以今天,我也想介绍一位厉害的女性作家。她或许不如三毛、琼瑶这般广为人知,却被誉为台湾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她就是出生在日本,成长在北京胡同的台湾客家人——林海音先生。
3月18日,也刚巧是林海音先生诞辰102周年。以此文来纪念这位女作家。
从日本逃难回北京,在城南胡同长大,13岁就照顾弟妹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小英子,台湾苗栗人。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在日本经商,国难时全家返回了台湾,没想到当时的台湾也被日寇占领,不甘在日寇压榨下的林爸爸,带着全家人北上来到了北京。就这样5岁的林海音,跟着自己的父母从台湾来到北京,居住在城南的胡同里。林海音的爸爸东找西找,搬了九次家,才定居在一个叫晋江会馆的地方。晋江会馆位于城南的一个胡同中,以前是给进京赴考的台湾人所居住的会所。也是从这里,林海音度过了童年、青年、少年,一直到21岁嫁人离开胡同,30岁随丈夫和女儿、儿子返回家乡台湾,才真的离开了她的第二故乡北京。当时,只要家境还不错的人家都会送孩子去读书,不管男女,总归是要读书的。而对于像林海音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更是把读书看得很重要,从林海音父亲那里,也不难看到他对孩子最早的教育就是希望她在小学毕业时,可以上台作为代表进行发言。林海音在6年级时,果真不负众望,得到了上台发言的机会。但她的父亲却病重,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也从那时起,林海音成为了跟妈妈一样的大人,要照顾弟妹。不过,好在她一直念书,写得一手好文章。终于在初中毕业后,16岁时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那时,她就一边读书一边当实习记者。19岁毕业即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跑妇女新闻 。可能是这样的经历,也让她的文字大多有着女性独特的视角。
1934年的北京,她就实现了恋爱自由父亲去世后,一下子,小英子长成了大人。尤其是在总是拿不定主意的母亲那里,林海音记住了爸爸的嘱咐:“要照顾好妈妈,照顾好弟弟妹妹们。”也是因为这样的独立,让她代替妈妈做主。在父亲去世后,爷爷写信让他们返回家乡,林海音认真地告诉爷爷她很喜欢北京这个地方,想跟着妈妈带着弟妹继续在北京生活。也是因为这样的自立,让她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爱人——她的先生夏承楹。林海音在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就读时,是校排球队的队员,相貌出众,有很多追求者。但她也有自己的标准,一直不为所动,直到这个名叫夏承楹的青年出现才让她心动。据说,夏承楹经常到北平新专打球,当时还是业余花样溜冰的冠军。最初,林海音并没有向夏承楹表白。一直到1934年进入《世界日报》当记者时,她才发现自己居然幸运地和心中的“白马王子”成为了同事。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夏承楹是编辑,白天办公;林海音是记者,要晚上才去报社发稿。没想到的是,两个不同班次上班的年轻人却共用同一张办公桌。就是这样一张普通的办公桌,成为了她和先生的媒人。而这种电视剧中的情节,简直就是文艺青年的标配啊。林海音自己的回忆更是映衬了这种文艺范的解释:“别人说我有很多人追求,其实,我是不随便让人追的。我们就是两个人玩在一起,他写,我也写,志同道合嘛!”这种自由的结合,让世人都看到她的幸福,也使得读者更迫切的想知道她笔下的女性都有着怎样的生活。!
04.写下乡愁文学,保护文学作品,也是在捍卫自己记忆中的故乡**另一位作家、舞蹈家林怀民曾评价林海音是“台湾姑娘,而有北京的规矩”。这个评价跟她生活二十多年的环境有关系,也跟她写出的文章内容有关系。在1948年,回到台湾后,林海音先是在《国语日报》的副刊《周末》当了四年编辑,后来又在《联合副刊》任主编一职,一直到因为刊文的原因不得不辞职离开。从1955年开始,林海音开始创作《城南旧事》,一直历时5年的时间,才将这本书出版带到读者面前。我想这部从孩子视角出发的文学作品,不仅奠定了她的文学地位,也让她在离开《联合副刊》之后的1964年,顺利找到了下一份工作。那时,林海音开始受聘担任当时台湾省教育厅儿童读物编辑小组第一任文学编辑,从此把笔头拓展至儿童文学。到了1965年,在又一次辞职后,林海音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这个决定也让她成为台湾文学界赫赫有名,没人可取代的重要原因。对于那时候的台湾而言,文学和政治是不能分家的。不管是李敖,还是柏杨,都是印证。敢于在1967年创办《纯文学月刊》的林海音,不仅带给了更多作者发表文章的出口,还用保护幼崽那样的初心维系着风雨飘摇的文学创作,这对于那个时代的台湾而言,是何等的有勇有谋。
有人还评价林海音,说:“如果她是一位男士,定会成就一番事业。”虽然这个假设不能成立,但是这番事业,林海音依旧做到了。在1968年,她创立了纯文学出版社,被称为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如彭歌译的《改变历史的书》,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 》,长篇小说《蓝与黑》等。这位一直保护文学作品的老奶奶,用自己的方式呵护着文学的发展,推动着它的进步 。难怪,在台湾,大家都称“林海音家的客厅,是台湾的半个文坛。”2001 年 12 月 ,林海音病逝于台北,享年 83 岁 。林海音去世时,被称为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我想这应该是对她一生对文学创作做出贡献最大的褒奖了吧。
读了林海音更多的文章,也才慢慢懂得文学对她的重要,也才开始懂文学作为一种人生命中不可或缺因子的原因。
这种一直把文字作为一生最爱的人,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在理解历史,了解过去,展望未来中应最先读懂的人吧。
感谢林海音先生带给我们这么多经典的文章,在那样不敢发声的年代,先生作为女子敢为文学和文字发声,敢争取一个作家的权益,她是当之无愧的文坛人物。
如果,你也想读懂林海音先生,不妨先找来《城南旧事》读一读。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END ☆
文/排版:初言校对:颜颜
初言:A型双鱼座,理科女,文字工作者,正面管教学习和实践者。热爱生活专注育儿。希望认识更多的朋友,遇到心灵导师。
颜颜:A型狮子座,理科女,品牌策划人,airbnb超赞房东,日语、绘画、手帐爱好者。走过12个国家,71个城市,希望和你分享有趣的人和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