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作者陈岚。
前两天跟朋友谈到霸凌这个话题,她说感觉几乎每个孩子从校园走出来,都会带着这样那样的阴影,这些阴影很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那时候我感觉心里一寒,二三十年过去,似乎霸凌现象并没有因为时代进步、经济强盛而减少。
有关校园霸凌的新闻,想必大家都不止一次见过,大概是小时候同样有过一段不太愉快的记忆,所以我对此类话题尤为敏感。
近一点儿的如今年某小朋友被逼吃大便,远一点儿的如去年某小朋友被一群同龄人围打,对其进行各种侮辱伤害,事后还将视频po上网,恰好被孩子父亲看到,父亲泪流满面,没想到在家被视若明珠的孩子在外面竟然遭受到如此残酷对待。
每次看到这些,我禁不住掉眼泪。不光是曾经身处漩涡之中的回忆再次袭击到我,这些孩子的遭遇让我想到的是,这些施暴者,你们到底有什么资格这样对待别人?是谁给你们的权利?
不想再过多讨论孩子到底是不是天使这个话题,也不想追究到底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我想说的是,事到如今,校园霸凌已经成为教育的难题,还不足以引起重视吗?否则即将或者已经为人父母的你们和我们,怎么放心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呢?
而你我都知道,校园并不如我们所想的,是个纯洁的地方,它就是一个小型社会,里面充满了不公。今天学校没有秉公处理施暴者,可能因为这个施暴者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家长,而那些受害者因为无处申诉而忍气吞声,从此背负着阴影长大,这个遭遇极大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书中我们看到,在霸凌事件中施暴的一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很可能是因为自身曾经遭受过心灵上的伤害,所以才会产生心理扭曲。归根结底,恐怕还是父母对孩子启蒙教育的欠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何其重要的角色,我想为人父母者应该懂得。
我们小时候或多或少听过一些家长这样告诉孩子,有人打你就打回去,我们赔得起。诚然这多半是怕孩子受欺负,家长为了给孩子壮胆才会说的话。但也有个别家长就是好勇斗狠,毕竟做父母也不需要考试,千奇百怪的社会里自然有千奇百怪的人。
另外,大家可能也或多或少见过或者经历过家长的“打击教育”,对自己子女进行各种冷嘲热讽,各种否定,这对孩子的心灵无疑是一种摧残。再有甚者就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夫妻感情不和也极大影响孩子对事物的看法。这些都很可能使孩子成为霸凌事件中的施暴者或者受害者。
孩子没有善恶是非观,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霸凌事件往往是多对一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往往给人感觉“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孩子遭受到孤立、冷暴力,请家长和老师别一厢情愿觉得,为什么偏偏是你?一定是你有问题。
袖子大概是我朋友中唯一一个做老师的,她曾经跟我讨论过这些问题,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去遏止霸凌事件的发生,她满是无奈。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很复杂,遭受霸凌的人并不想把这件事吐露出来,他们往往觉得这是一种耻辱,并且带着这种耻辱成长、生活。
如何给孩子塑造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家长和学校都需反思的大问题。
对于家长,给孩子好的物质生活很重要,但不能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他们的成长需要陪伴,而不是零花钱扔给他,他自己就能成长为有用之才、国家栋梁。当然,现状是残酷的,若干留守儿童连物质需求都难以被满足,何况精神需求。这恐怕是另一个大的话题,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我常常在想,霸凌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现象吗?还是因为网络发达,信息传播太快,很多从前不为人所知的事就藏不住了?
书中其实提到了,将受害者视频po上网也是霸凌的一种形式。
面对这些事,我们不该一副“高高挂起”的模样,总有一天,我们将要为人父母,那时候再去想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是不是有点儿太迟了?
陈岚在本书中已经向我们解释了霸凌的形式和诸多原因,虽然我们都清楚,霸凌事件不可能完全消除,本书也不可能神奇到一经面世就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但能够让此类事件减少一例,这个社会就能少一分痛苦。遏止霸凌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我们的努力可能不见得立刻有成效,更甚至我们可能连努力的方向都没有。但是我们可以反思,就从我们自己做起,那么以后我们的孩子会不会就少遭受一些如今很多孩子正在承受的痛苦?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但是如书中所说,解决问题,不光只有一纸政策法规就行了,更需要我们执行下去。
我想,作者将血淋淋的霸凌事件剖开来给大家看,是希望大家引起重视。而读者里哪怕有一位遏止了霸凌这类恶性事件的发生,本书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希望霸凌事件越来越少,要感谢所有为之努力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