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文章背后的思路和探讨,会比文章本身更有意义。
.
我知道,10万+爆文一直是不少写作者的梦想。今天这篇笔记,我就以学员上稿的文章为例,和大家说说文章背后的思路。
.
(文章详见图片)
.
1.选题
“沉默”这个选题在过去被写的比较多了。把选题翻新的一个方法,把一个旧选题换个新说法。
.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成年人处世潜规则:能沉默的时候,别多嘴》,潜规则这个词,会使得标题更具吸引力。
.
这边给大家做个补充,像潜规则,扎心真相,这一类的词都是比较吸引人的,放在标题上,能够加分。
.
2.大纲
.
大纲上尽量有新意。因为“沉默”的这个选题已经比较旧了,所以大纲上要比较有新颖,和以往的结构都有所不同。
.
因为这篇文章是写了沉默的具体表现,所以就用了并列结构,列出来三种表现。
.
和大家分享一下这背后的思路。
.
一开始,我想到的是:别争辩,别解释,别评价,别拆穿……这些都是别多嘴的具体表现形式。
.
因为“别评价”这个点比较旧了,所以我就去掉了,选择剩下的三个。
.
然后呢,在思考的时候,因为这种并列结构,句式要尽可能的对称。
.
一开始我是先找到了,后面两个:
这世上没有感同身受,别解释;
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别拆穿。
.
但是这样列完之后,我发现第1点的别争辩,我很难找到跟这两个对称的句式。
.
所以我又处理了一下,变换了一下说法,就调整成了这样
.
1.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别争辩
2.每个人都无法感同身受,别解释
3.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别拆穿
4.能沉默的时候,别多嘴
.
这边给大家做个补充。我们在列大纲的时候,每一个小标题的意思可以先定下来,但句子的表述,可以按照对称结构去调整
.
3.素材
.
当一个选题在以往被写的比较多的时候,不仅大纲上需要下功夫写的与以往不同素材上也需要力求新颖。
.
在第二点没有感同身受的这部分,因为大多素材都偏旧了,后来是在知乎上找到了《演说家》里孙一冰的故事,然后又去找相关的视频片断,深挖当中的具体情节。
.
这边给大家做个补充,如果你手上的素材还不足以支撑你的,你可以再去找相关的资料,深挖更多的情节。
.
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
更多写作干货,请移步我的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