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漂,住上下铺,客厅也全是床,跟上学时一样,客厅和主卧相差50元的房租,只够在北京一天的吃喝,而这50元却不像表面这么简单。
外屋多用国产机,而里屋更多的是苹果,这真是一件小事,让人不怎么注意。不是说高低贵贱,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人,又何来优越感呢。这可能也是错的,优越感总是相对的。简单来说,若说里面的人虚荣,我不会反对,因为人总是爱慕虚荣,我自己也是这样,有时也将一些物质的东西认为所谓的生活品质。也就像室友说的:没钱也不能亏待自己。
再细细观察,包括自己在内,里面多是刚毕业的学生,也许象牙塔的生活太过安逸,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艰难,所以不愿亏待自己。想起小时候有一次,在上学路上把吃剩一半的馒头给扔了,结果回家被揍的那个惨啊,也许真的从那个能饿死人的年代走过来的人才会懂得粮食的珍贵。因为小时候父母忙,所以很少管教我,性格便很自由不羁。《红楼梦》中有一首词形容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自己从小被放养,也便多了些宁顽不灵(当然,除去生的好皮囊之外)
如何生活?也从来没有人认真对我讲过,我见过太多随波逐流的人,我不愿这样,可是又逃不出去,干脆把自己关起来,四面一片漆黑,只剩自己在原地打转,这便成了孤独。可是,人不是裹在套子里的,终要走出自己的围城,我开始跑步,开始读书,也不再把旅行当成与众不同的方式,因为若没有知识积淀,即使去太多的地方也不过走马观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上周末去北海公园,在快雪堂内,行人寥寥,竟无一去研究墙壁上的书法,只对红花绿叶轻颦浅笑,如此这般,倒不如闭门读二本书来的实在。
我记得小时候门匾上写了:耕读传家。一直不解其意,现在细细品来,这便是生活的品味,耕者,自食其力,读者,修身养性。农耕文明下,陶渊明是这方面的大师,不用多讲,几句田园诗便已回荡在胸膛。
以前不懂李安电影为何取《饮食男女》这个名字,其实耕读传家便与饮食男女殊途同归,都回归到生活上。再通俗点讲便是常人所说的老婆孩子热炕头;若讲的小清新一点:农夫,山泉,有点田。但其他的几种说法却独独少了读,如此这般,便少了生活的情趣。用饮食男女去形容现在更好不过,现代交融本身会带来新变化,而在旧的规则被打破,新东西还未出现之前,人便混乱,便不知何为畏惧,倘若没有敬畏之心,便失去了做人的准则。
何为生活?耕,就是所要做的事。城市化进程就是资源的高度整合过程,如果将工作当成种服务,在享受他人服务的同时,同时也是服务他人,工作便不单单是与工资挂钩了,更是种感恩。何为品味?读,一个有文化积淀的人,便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人云亦云,把生活的索淡无味变得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