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网络
烂片《**猫》,看十几分钟后就觉得音箱在影响睡眠,但没人中途退场(我也没退)。
如果觉得电影好看,那么认认真真看完无可厚非,如果觉得难看,还忍受着折磨看完,说明我有“穷人思维”。(总觉得可能还会好)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两个小时的时间成本不值33元的票价?
这种现象,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就是过于注重“沉没成本”。
在中国,大部分自助餐厅是很难盈利的,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太注重“沉没成本”。
一群人进了餐厅,每人交了80元的费用,中国人不吃回本绝不会走,有的甚至会吃到吐。
再比如前文说的看电影,花了33块钱买票,无论电影好看不好看,这个钱都回不来了,但很多人即便电影再难看,也会一股脑看完。
而有钱人的花钱理念会让你眼前一亮:花钱,要么是为了赚钱,要么是为了享受,两样都不沾,就不会掏腰包。
花错钱了,也决不去追回沉没成本。
“穷人思维”过于关注于拥有的资源本身,却常常忽略了消费的目标。
比如,商场里的耐克鞋子打折,有三种规格,原价分别是1200、1000、800,现价一律500。销售员也看得出穷人和有钱人的区别:穷人更倾向于买原价1200的——因为感觉省了700元,而有钱人更倾向于适合的款式——自己的目标需求。
有的人买房,先考虑我有多少钱付首付,月收入多少还贷?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
还有的人买房,首先问,我要不要买房,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还差多少,怎么解决。
如果一项任务的目标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资源不足”为理由,去否定这个目标。
这就是有钱人教会我们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要量入为出,要以目标为导向。
“穷人思维”会消耗我们有限的自制力,这是最可怕的一点。
行为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决策疲劳”,短时间内,你做出的决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惫,内心越不愿意再一次权衡利弊,导致你的决策越来越随意,甚至错误。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超市买了一大堆打折的东西,回家后却发现很多用不上,甚至会后悔想剁手。
过去有一种看法,穷人的意志力会更强,而事实却是:“决策疲劳”对穷人的影响最大。
美国有六分之一的穷人,他们更喜欢买垃圾食品,他们习惯每买一样东西,都要反复比价。
一方面,这占用了大量时间,没有精力去提高判断能力;另一方面,那些频繁的、无意义的决策,使大脑疲劳。
等到消费快结束时,他们的大脑失去了自制力,已经无法抵御垃圾食品的诱惑。
回想一下,我们减肥时,大量运动消耗了意志力之后,是不是更抵挡不了美食的诱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