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去看望一位孕妇,然后又很厚脸皮地在她家蹭了顿饭,挺好吃的,嘿嘿~ 交谈中,我惊讶地发现她们家已经不吃味精很多年了。
关于味精,我也听到过各种言论:“常吃味精会掉头发”;“味精吃多会高血压”;“味精遇高温会致癌”等等......
这些言论是真是假,不好说。但是能够长期不使用味精的家庭,我挺佩服的,关键是依然把食物做得很美味~
话说回来,“味精”用英语怎么说呢?
1
“味精”,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在英语里是 monosodium glutamate。这么长,要记住根本就不符合人性,所以我们只需记住缩写 MSG 就够啦。没错,在口语中,也只要念这三个字母的读音就可以咯。
MSG 挺年轻的,历史不过100多年。FYI,也为了对比,盐在新石器时代就被提炼了,糖被中国人使用则始于西周。
而 MSG 是20世纪初才被一名日本教授所发明。
看当时的广告就知道当初的 MSG 是很高端很高价的。但与此同时,味精也一直被质疑,说它有害健康。后来还是中国人背起了这口黑锅。
以前的文章里就提到过英语里的“味精综合征”,就堂而皇之叫 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怎么回事呢?1968年,有个美籍华裔医生下了次中餐馆,之后出现四肢发麻等身体不适,他觉着这与中餐中的味精有关。从此就有了这个“中国餐馆症候群”,也就是“味精综合征”。
2
不管 MSG 健康不健康,提鲜的作用是很显著的。那么这个“鲜”味怎么说呢?
这里呢,就应该给日本发明者应有的尊重了。当时教授专门给这种味道起了个名儿,叫Umami(うま味),指“令人愉快且美味可口的味道,鲜味”。它是用日语中的 umai(うまい,美味)与 mi(味,味道)组合而成。
英语就苍白多了,感觉只能笼统地说 "It tastes good", "It's delicious" 之类的来表达,无法体现“美味”的具体原因——“鲜”!
现在越来越多人抵制味精,但是不排斥鸡精、酱油、蒸鱼豉油等等调味提鲜,但是这些东西里谷氨酸钠的含量也不低啊,所以差距可能不过五十步吧。
BTW, 鸡精 (chicken essence) 据说跟鸡关系不大;酱油 (soy sauce) 跟大豆有关,又是发酵的,给人感觉比较健康罢了;蒸鱼豉油 (seasoned soy sauce for seafood) 以及别的一些调味料只是酱油的变种而已!
据我有限的阅读,味精还是相当安全的。不过我本来用味精也不多,似乎完全不用也没问题。再说了,我奶奶已经传授给了我提鲜的秘诀:任何菜里都放一点点糖!(好吧,似乎也不太健康,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