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生活,是很好玩的》,然后看看作者,是汪曾祺。很耳熟的名字,不过这是第一次读他的作品。
借这本书时,单位工作处于比较繁忙的阶段,家里有点事,自己牙齿又出现问题,各种不开心,不过,看着这书名就心生向往,也有些好奇。
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这个评价挺高的,又有点与众不同。
什么叫“纯粹的文人”,怎样才是“士大夫”呢,弄不太清楚,但是读了这本书,觉得汪老先生是个十分有趣,乐观豁达的人,是个值得钦佩的生活家。
书中语言亲切自然,将丰富的经历,渊博的知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出来,写的都是寻常吃食、景物和人,就像一位和善的老人在絮絮叨叨的拉家常。
这本散文精选集,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有味、草木,和春秋。
《有味篇》收录了26篇关于食物的小散文。
原来汪曾祺先生是个生活很讲究,有品位的吃货。自己会做菜,配料一点也不马虎,出生在江苏高邮,在淮安读过书,北京、云南、蒙古、新疆也都生活过,算是吃遍各地,因而介绍起喜爱的美食,信手拈来,导致一度怀疑,我是不是在看一本写的有趣的菜谱,其中好几篇菜的做法,我都想按照里面的介绍,尝试做起来。
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
看出汪老先生经常自己下厨招待客人,并且还非常善于总结。
“塞馅回锅油条”这道菜是本人首创,为任何菜谱所不载。很多菜都是馋人瞎捉摸出来的。
之前介绍了若干菜的做法,有的还强调,是北京最便宜的酒菜,或南北做的区别。这菜真第一次听过,没想到还是汪老首创,并愉快的承认自己是个“馋人”,真可爱。
烤肉大概源于少数民族的吃法。但我看《元朝秘史》,并没有看到烤肉。
王西楼《野菜谱》中有一些,我不但没有吃过,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过,如:“燕子不来香”、“油灼灼”……
对吃有研究,很讲究,而且能够引经据典的谈,真是让人打开了眼界。也让同见到了一个书生气的吃货汪曾祺。
《草木篇》中,自然收录的都是一些花花草草,风土人情的杂文。
满树黑绿肥厚的大叶子衬托着,更显得热闹非常。这才叫做大红大绿。这样的大红大绿显出一种强壮的生命力。华贵之极,却毫不俗气。
介绍花草犹如写意的画家,言简意赅,却抓住重点,将植物模样跃然于纸上。
茶花女喜欢带的是什么茶花?大概不是滇茶,滇茶太大。我想是浙茶。而且无端的觉得,是白的。
汪曾祺先生联想极为丰富,总是跳跃性的从一点展开到一般人想不到别处去,但是这么娓娓道来,又不会让人觉得过于突兀。纵横开阖,古今中外,文学历史,风俗民情,莫名的也就串在一起了,或许这就是大家风范所在吧。
最后的《春秋篇》呢,是写人物的散文,加了几篇描写琐事的文章。
写的人物从金岳霖,老舍,到楼栋的大妈,自己的父亲……
我们眼中的名人,都是他的熟人,近距离平视,自然写的更接地气,甚至有些琐碎。
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
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读到此处,想到家里被打砸抢,他珍爱的花不复存在,别人的对他起码的尊敬不复存在,对未来的希望不复存在,冬夜走向太平湖自杀的老舍先生,心中有些悲凉。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这观点,还真是挺前卫,挺时髦的,能有这么开明的父亲,真是他们家孩子的福气。
贾平凹在一首诗中,曾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汪老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挫折,也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可是呈现在我们眼中的,依旧是一个乐观豁达,兴趣广泛的人。年轻时爱唱戏,会吹笛子,后来的爱好自称为:写写字,画画画,做做菜。一切风轻云淡,充满闲情逸致,如此甚好。
历经种种不平事,不抱怨,不消极,依旧热爱生活,寻找平凡日子中的小快乐,认真将每一天过成有滋有味的佳肴,过成色彩丰富的画画,过成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诗,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境界。
只要你愿意,没有什么可以影响你开心的活着,因为《生活是很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