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出版一本书,首先,我要明确我现在的理念是什么,基于这样的理念下,我想要传达给世人什么概念。
如果要把这个概念文字化、逻辑化、社会化,我需要做些什么准备,搭建一个怎样的框架,用什么样的内容去填充,最后,我需要去思考这本书的书名应该是什么。
(这里描述的是写作的过程,出版销售如何运作我会以大姐的心得作为参考。)
写书的逻辑思路是厘清了,但是核心的理念我现在还没有想清楚。
我就是大姐文中所说的第三种文字写作者“随心所欲式”,想写什么写什么,有灵感就多写点,没有灵感没有主题甚至偶尔犯懒就给自己放个假。听起来真是潇洒极了,但也确实不靠谱。毕竟没有灵感的时候居大多数。况且就算有灵感也有可能拖着不写最终石沉大海激不起一丝儿浪花,也是常有的事儿。
所以我一直欣赏明确目的的人,确定目标,列好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然后计划完成,收获丰收的喜悦。
我也渴望拥有同款的快乐。
只是,我还是迷茫。
如果说,我要写个《随笔记录》,只是记录当下的所思所想所悟,是不是过于随便了一点?
长期以来,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追随者、观察者、倾听者,我学习感知情绪,却忽略了基于现实的亲身体验,以致于本能地对感受和尝试有种抗拒心。虽然称信任自己、信任宇宙,但这份信任其实停留在一个安全区内。我依然恐惧挑战、害怕失败、焦虑他人的评判。
比如,我最想做的事还是开买手店,分享我对美的感受,参与他人变美的过程。
比如,我刚刚冒出了一个念头,我想去记录各个品牌故事。
比如,我想去拍照、拍视频,去记录生活的美好。
但,一想到要花时间,花金钱,想主题,协调关系,我不由自主地开始焦虑。
我对细节的完美主义可能会让我压力倍增,原本的生活会受到影响,我的工作与生活可能会失衡。
还没有开始,我已经在打退堂鼓,自我设限了。
忍不住想要敲一下自己的脑袋。
没有迈出第一步,我就永远学不会走路。
如果想要创造,去经验,那么首要的事情是,去行动。把想法转化为行动,一切才有可能。
就像现在,我在敲打键盘,我在写作。十天之前,谁能想到我会加入写作营,开始写作人生呢?
想做,就去做。一切基于自己意愿的事,都可以去尝试。
如果某一天,明确想要去停止某个计划,那也未尝不可。
但是连试都不去试,就说自己办不到,那人生也太绝望了吧。
或者说,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不是办不到,只是懒得去做。如果去做,也许就不一样了。但这算不算是一种自我欺骗呢?不去做,如果永远只是如果。本质上,还是基于恐惧吧。
一切的起心动念都在于自己。
我只知道,现在我想试试。
经历了,才有资格说我想,还是不想;要,还是不要;能,还是不能。
一切的选择都是对的。
(一条生硬的分割线)
通过上述文字的撰写,我逐渐地形成了我的书的理念。
我想出两本书,
第一本书:《Bow的随想笔记》
核心理念:分享我的生活,记录我的感悟。
第二本书:《品牌故事,比你想象地更精彩》/《About Brands》
核心理念:分享品牌故事,理解它们的创作理念。
随笔记录,看的书、观的影、听的音乐、见的人,琐碎小事、生活杂评,各种启发和思考,随时随处记录。只要思绪不断,笔耕不辍,随着思维扩容,与这个世界的联结更深,这个记录就不会停止。
品牌故事,是我的一个新设想和尝试。我对任何关于美的理念和想法都深深着迷,希望能以此为基础,扩展自己的时尚知识面,也能分享更多关于美的知识给大家。
一旦开始,便不会停止。
奥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