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参加了一场读书会活动,活动有书法讲授及书法互动环节。
书法互动时,老师发了一张“书”字的字体源流,每一位参加的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用毛笔在白纸上写出来。
我几年没有写过毛笔字了,心想,写出的字必奇丑无比。勉强写了几笔,却超出想象,虽不够美,也不很像帖,却不至于奇丑,偶有几横几竖还能看。
几年前,我曾经按照青年书画家林曦介绍的方法练习过一段中锋横、中锋竖。
毛笔线条有一定的宽度,线条两侧各形成一条边缘线,书写时,笔尖就在两侧的边缘线之间移动。如果书写时笔尖一直处于中线的位置,这时的书写方式便称为“中锋”。
大部分中国小学生,都按照学校要求练过毛笔字。我小学时很喜欢书法,寒暑假时花大量的时间练习,最终没有练出任何成效而放弃。直到几年前,我重拾毛笔,练习了几个月中锋横、中锋竖。
不是说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更强吗?为什么成年后的我练习几个月的效果会比小学时练习的效果要好呢?
最重要的是正确的方法。
小学时虽然练习的时间长,却从没有为书法练习建立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成年后练习时间短且没有持续,却因为建立了书法的心理表征而更有成效。
中锋是书法的基本功。练好中锋,再来观察每一个字的接笔处,之后再关注笔划外的空白处,这三个方面都做好,即可写好一个汉字。字与字之间形成行(音hang),它们的相互呼应就是行气。行与行构成篇,称为章法。
我童年时候的练习,没有建立这样的心理表征,一味的临摹,不知道书家本意以及一笔一划的精细动作,是无法真正练好书法的。所有的练习都只是机械记忆,一旦停止,这些记忆就被赶出大脑,无影无踪了。
心理表征以信息模式预先存在的模式保存在长时记忆中。
仅仅思考,是不会创建心理表征的。
只有通过去做某件事情,失败了之后调整方法,接着上再去做,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创建心理表征。
正如“中锋”,我了解之后不做练习,从没拿起毛笔写过,我将永远不会真正懂得“中锋”,对“中锋”的了解,也只会停留在知识层面,永远不会成为我的技能。
真正有效的练习,需要(1)建立心理表征(2)带着目的练习(3)在难点部分下功夫(4)在行动中调整心理表征(5)重复以上四步。
王家卫说,功夫就是时间。然而,真正的功夫需要刻意练习。关键在“意”,建立心理心理表征,才能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