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在高中学了3年经济学,在学校成绩一直不错,本科也选择经济学,再读3年。
经济学对我人生有莫大的帮助,复杂的理论倒是用不上,反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叫机会成本,如今都受益匪浅。
什么是机会成本?
一句话概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价值。
例如,你要花100元去看一场电影,你的成本看似是100元。事实上,背后的潜在成本很多,例如原本看电影的100元是可以用来买书的,因此你的成本是100元,但机会成本就是100元买书的钱。
如果你刚好碰巧买到一本好书,里面的某一句话对你影响很大,那你的机会成本也许就是一次改变你命运的机会。
这大概有点像是“蝴蝶效应”,某个当下看似毫不起眼的抉择会一连串影响你未来的命运。
除此之外,看电影还要付出2小时的时间,而这些时间你可以用来干其他事情,例如
读书,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就是2小时读书时间,如果选择打王者荣耀,那你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就是2小时王者荣耀。
总之,我们当下选择做一件事情,不仅仅是表面上金钱或时间的付出,而是原本金钱和时间拿去干其他事情的损失。
现在每当我要做抉择时,这个概念总是在我脑海中闪现,朋友约我去唱K,以前想法是:花一晚上时间而已,没什么关系。
现在想法却是,不仅仅花一晚上,还少一晚上阅读写作的时间,我唱K的机会成本就是一晚上阅读时间。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我就觉得不能去呀!太亏了,从而拒绝朋友的邀请,结果当天晚上果真在阅读和写作,仿佛是自己赚来的时间。
一不小心就写出5000阅读量的文章,内心感慨!还好当时拒绝邀请,否则就错过今晚的这篇文章,毕竟灵感不是说有就有的。
张小龙创造出微信,也是某个晚上想出的主意,马上打电话给团队将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其实,他当天也拒绝某个晚宴邀约,自己也吓一跳,如果当时没有拒绝,应该不会有“微信”这款产品,早就被别人捷足先登,说不定是“多闪”“聊天宝”其他聊天软件。
你想想看,当下一个小决定,会一连串影响之后一生的发展。如果张小龙参加晚宴,他去参加的机会成本就是创造出“微信”,这成本真是太大了!
02
我有一个朋友,借给别人10万,每月有2000元利息可以拿,这是非常高的利率!大概4年就可以回本。
这笔钱一借就是四年,终于想着赚回10万,向别人拿回借他的钱。结果,那人突然失踪,了无音讯,带着10万块不知道跑去哪了。
最后这个朋友自然很不爽,不过还是安慰自己:算了算了,起码借出去的10万块回本了,没赚没亏。
可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去思考问题,“没赚没亏”根本不合理,首先最基本的就是4年前的10万,和今天的10万,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价值早就不同的。
中国的通胀率大概是10%,4年前价值10万的东西,例如一辆汽车,已经变成今天价值14.6万元。你今天手上用10万的购买力根本买不起当时只值10万的汽车,你要倒贴4.6万。
理论上,收不回这笔钱起码亏4.6万,而不是朋友所说的“没赚没亏”。
除此之外,他原本这笔钱还可以拿来干其他事情,当然选择借给别人收取利息也是一种选择,不过这笔款项高达24%的年利率,本身就不太合理。
按照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说法: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如果有人告诉你,能给你一年20%的回报率,我都会马上闪人,因为这一定承担过大的风险。
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在股市上翻倍,其实也面临巨大的风险,时间的推移很容易打回原形,毕竟连全世界最顶尖的投资人巴菲特过去40年年均回报率也只有25%左右。
一年超过25%的成绩不难,但能保持就极难,而且一旦出现亏损就要用更大的代价去弥补,亏损50%,你要赚回100%才能够回本,所以在投资的世界里,第一件事情做的就是要保住本金!宁愿降低回报率,做到少亏损,甚至不亏损。
03
生活中的小事其实也可以用经济学的思维去思考。
例如,前两天,我和女朋友有小纷争,其实这个问题本身错在我,但我不太愿意承认错误,总想为自己找些借口,特别看到对方不断指责,更想进行反驳,而不是承认错误。
但如果用机会成本的方式去思考,理智一些。我不承认错误,损失不仅仅是争吵的时间,机会成本还有很多,例如伴侣感情关系、学习时间、失去错误中学习的机会等。
这些都是我的机会成本,如果没有用经济学的方式去思考,想到的代价可能只有时间,甚至连时间都不在乎,只想为自己的面子去吵一吵。
就算是很小的问题,如果不去思考,最终越变越大,从小的争吵、到影响家庭、影响事业,最后必定得不偿失。
当年自己有一个决定也非常正确,我没有选择做一些兼职去赚钱,而是选择学习投资和公众号,如今这两个技能都给我带来很大的收益。
其实生活中很多小事看似只是浪费时间,刷刷抖音、朋友圈、微博,其实更浪费的是少了学习进步的时间,背后隐藏着你无法估量的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