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回来后,边整理照片边回味这趟旅程。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城市?日光、东京、河口湖、箱根、镰仓这五个城市,算是涵盖了关东的主要旅行地。整洁的城市,和气的日本人,便利的交通,完善的旅行环境和体验,大都市的繁华,小城镇的历史,是挺好的。
说是景点吧?白雪顶的富士山,漂亮的湖光山色,保护完好的古迹,一切都很吸引人。
说是美食吧?拉面、炸物、锅物、和牛、寿喜锅、寿司、鱼生、牛肉饭等等典型的日料终于在原产地吃到了,器物漂亮、食物精致、味道是不错,但咸是给我味蕾留下的唯一冲击。深入骨髓的咸,酱料的咸,以拉面汤和味僧汤为最。
或是那津津乐道的服务?不得不承认,人家那服务是没得挑,礼貌、客气,笑脸相迎,挺舒服,但不知为什么,我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有点“假”。
所有这些都挺好,也绝对值得体验和感受,但似乎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都是预期中的。只有一样,我现在想起来还耿耿于怀。
1.
在快要结束整个日本行程时,我在镰仓8hotel的厕所里发了下面这条微博:
我们国人一提起厕所,总是跟污秽、臭气熏天联系在一起。如果不是不得已,根本不会主动踏足这个肮脏的地方。
日本之行改变了我对厕所的固有看法。原来厕所可以如此干净,在日本的任何地方、无论是路边的公厕或是酒店的厕所,不光没有任何异味,有的还有淡淡的清香,地上、洗手池上没有一丝污渍,光可鉴人。
我这么说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概念。但有一个故事你也许听过,有个名人曾用双手从马桶里捧出一捧水,当众一饮而尽,这足以说明日本马桶的干净。
说句不怕丢人的话,真的比我家厨房还干净。难怪有很多日本人会在厕所吃饭。下次在日本旅行时,看见厕所里贴着禁止“吃饭”的标示不要感到诧异。
还有两个关于厕所的小细节,日本的文明程度真是令我们自叹不如。一个是在酒店或日本人家中,厕所里会单独准备一双拖鞋,跟卧室里穿的拖鞋区别开。
另一个是在公共厕所的女士卫生间里,马桶旁边,一般会有一个播放音乐的装置,按一下就会播放25秒模仿冲水的声音,这是为了掩盖尿尿的不雅响动。
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的厕所,也不会达到日本这种变态的干净程度。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流传最广的是人人皆知的七福神传说。话说日本古代有八个神仙,有一次应邀一起去蓬莱仙岛赴宴。结果财神因为上厕所,没赶上宝船,等他赶到蓬莱仙岛时,七个神仙已经举杯欢宴,而且没给自己留位子,于是躲到了厕所里面。
之后,厕所则成了财神居住的地方。就好比中国人厨房里的灶王爷,是需要供奉的。不把厕所到扫干净,财气自然不会来。这是世俗的解释。有趣的是,这传说一听就是中国八仙过海故事的改编。
还有一种说法是厕所有厕所女神,主管人类的生育。不管是财神还是生育神,都是神,自然需要崇拜。甚至有一首上过红白歌会的歌,就叫《厕所之神》。
我猜想,这跟日本神道教的多神信仰有关。
2.
虽然现代的马桶已经在全世界普及,但智能马桶盖似乎只有在日本大行其道。2015年,吴晓波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引爆了网络,我就好奇,一个马桶盖能有多神奇。
直到在日本亲身体验之后,开始感叹这智能马桶盖真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大便完,用厕纸擦后,一股暖流冲进菊花,是一种彻底清洁的舒爽。我也应该在家里安装一个卫洗丽。
于是,我有点能理解印度人为什么不用卫生纸只用水了。当然,日本和印度完全是两码事儿。
其实就为什么印度人不用手纸这个问题,我还专门采访了几个印度同事。
大体原因有三个:一是用水冲洗更干净、卫生,我只是觉得拿手扣和洗有点恶心;二是纸在印度人心中是神圣的;三是习惯,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的,已经成为习惯。
甚至他们还举了个例子来告诉我用水洗的比用纸擦好在哪里。
只是印度厕所没有温暖的马桶盖和指哪打哪儿的自动冲水管,需要拿起挂在旁边的手龙头(douche)进行手工操作。如果你去过印度旅行,在部分小城镇的厕所里,会看见马桶旁放着一桶水和一个水舀,别奇怪,那就是洗屁屁用的。
提到印度不用厕纸,就不得不说意大利。到过罗马旅行的朋友想必对这个东西不陌生。
这可不是冲洗墩布用的(没错,我第一次见就是以为这个功能,或者用来洗脚的),而是坐浴盆。好像在其他部分欧洲国家也见过类似的东西。
相比douche和bidet,显然日本的WASHLET更胜一筹。这种产品出现其实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由日本ToTo公司在1980年发明。即便是我们现在家里日常使用的抽水马桶,19世纪中叶才开始在伦敦流行。
虽然现代抽水马桶较晚出现,但马桶和厕所可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有五千年。
3.
早在公元前1700年的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宫殿里就留下了古代的冲水坐式厕所——将木制座位修在排水渠之上,由仆人担水倒入沟渠,冲走秽物。
当然,这种高端如厕体验,只有皇室成员才能享用。就好比中国古代帝王如厕,要更衣、焚香,数十人陪侍,马桶底下多铺设香木制成的炭灰,更有甚者铺羽毛、甚至是蝴蝶翅膀。
《世说新语》记载,王敦入厕,不知道公主厕所箱子里的干枣是用来塞鼻子的,竟当零食吃了,闹出笑话。
到了古罗马时期,这种水冲式坐厕更进一步发展,且逐步走入百姓生活。在城市的剧院、浴场等公共场所附近,建有最早的露天公共厕所。
与现代人重视隐私的观念不同,罗马厕所就跟罗马浴池一样,除了本身实用的属性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没有隔间,不分男女,大家在座位上相互交谈。
这事儿我相信对于中国人不稀奇。即便是现在,很多公用厕所坑之间也没有隔档,大家坦腚相见。过去,家里有厕所的屈指可数。每早出恭时遇见邻里乡亲,自然避免不了寒暄一番。
完事儿后,罗马人用一端裹着海绵的木棍沾着一条小水渠的水清洗私处,关键还共享,真是有点不敢想。
相比古罗马,我们的古人卫生了不少。虽说公元2世纪就有了纸,可如厕用的是竹片,还有个雅称——厕筹。
关于擦屁股这件事,全世界人民各显神通。法国人用麻绳,俄国人用鹅脖子,日本人用蝉的翅膀。印度和意大利最简单了,不借外物,只用手和水。其实,着急了哪有多那么讲究,任何东西皆可成厕筹,石头、树叶、麻杆、布条、玉米棒子,这些都曾记载在历史书里。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那时的罗马已经有了水渠。厕所借用下水道系统,实现了自动冲刷的功能。去罗马旅行,不防去看看这些保留了两千多年的下水道,而且有的至今仍在使用。
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它的公厕和下水道。
古罗马的高度文明毋容置疑。可惜,罗马人创新的公厕传统被蛮族的入侵打断。世界上其他国家似乎并不关心地下设施,无论是东方的中国和日本,还是欧洲的英法。这种情况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得以改善。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粪便的价值,除了用于土地,还做为猪的食物。考古中,就发现了汉代曾将厕所建在猪圈之上的陶器。
由于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开垦,肥料渐渐短缺,买卖粪便成了一门生意。古代日本,粪便价格不菲,甚至可以用来抵房租。不同于中国的公共厕所要收费,日本人的厕所盖在自家房前,对谁都开放,而且欢迎过路人在这里留下“黄金”。
正是因为粪便被收集用于施肥的缘故,虽没有下水系统,但东方的大城市依然能管好旱厕。在欧洲易通过粪便大规模传播的疾病,很少在我们这边出现。
反观西方,文明的如厕方式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而消失。一夜之间,欧洲的公共卫生又回到了蛮荒时期,而且持续千年。
中世纪乃至近代欧洲城市,简直就是一个露天的大厕所。公共厕所几乎没有,就连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中,也只有两个马桶,要方便只能就地解决。
那时繁华的大都市巴黎、伦敦,无一例外的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大街小巷堆满了无法处理的粪便。高跟鞋最初的诞生,就是为了不让满街的粪便脏了袜子和裤脚。
人们直接将夜壶倒向窗外,男士们为了显示绅士风度,走在女子的左侧,从而可以随时挡住凌空而至的脏雨。长此以往,便形成了男士走在女士左侧的习俗。
那时,泰晤士河和塞纳河都成了倾倒人类排泄物的理想场所。就连欧洲城堡外围的护城河也不能幸免,积满了粪便,倒是间接起到了防止外敌入侵的作用。
这种不卫生的生活方式,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霍乱横行,无数人丧命。于是现代抽水马桶应运而生,可地下水系统。伦敦爆发了著名的“大恶臭事件”。
人们才渐渐意识到粪便、病菌与饮用水源之间的关系。英国人开始修建和改造地下水系统,分离饮用水管和排污水管道。1860年,伦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拥有污水下水道的近代城市,流行性疾病也不再发生。
之后,世界其他各个国家纷纷仿效,现代厕所及相关的一整套系统才得以建立并发展。
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厕所史,并不为过。
感谢大家持续关注鹏叔,跟着鹏叔一起游世界。读书、旅行、投资尽在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