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常常易陷于焦虑。
曾无比希望自己更“积极进取”:除了自己所认定的几件“有意义”的事之外,消磨在其他事的时间应是最少的,吃饭、娱乐、运动曾经都是“其他事”。而如果说吃饭、运动多少看起来还有点意义外,所谓“娱乐”则似乎连一丝意义都不存在,因此,在每次常常会过度的“娱乐放松”后,总是追悔莫及,并在之后重新做人的展望中,更是极力压缩自己娱乐的时间。
探求这心理产生的原因,大概是我过于看重对自己某一方面的评价了,甚至于将其当作自己内在之一部分。而随着逐渐步入社会,受到评价会越来越多吧,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所要求的效率越来越高。因此,我们也变得像商品那般,通过一定的标准,把我们的规格参数印在头上,方便别人了解我们的“价值”,挑选出那些对他们而言或者他们认为有价值的。
生而为人,终究不会像死物那般,而只把自己当做商品而忽视了自己的主体性,是可悲的。那些“没有意义”的事物当中,总能被尝出独特的滋味。大概人本是这样的存在,不能被某一标准而简单的区分。他的需求亦是多样的,最难以忍受的便是单调乏味。即使看似每天身处同样的环境,他也总能从中找寻出些新意。
如此,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把它当做不速之客,或者在其到来时如临大敌,它的样子不再是狰狞的而是亲切的,它本是生活的一味调剂罢了。当然,调料增味却不可尽食之而不顾主食,该做的事还是要做,虽不如糖醋盐那般浓郁,米面亦自有其香甜,用心体味才可得之。对这生活之调味亦可多些想象力,我们把自己都消费在屏幕前,当然一方面是来源于资本钻空心思的流量阴谋,但自己就这样放任灵感沉睡是否也值得反思呢。
况且,即便想成事,亦要徐缓图之。分秒必争,步步紧逼,恨不得马上就能看到成效,这一腔热血只能是热得快,凉的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