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想些乌七八糟的事,一直觉得大部分中国学生(包括我自己)就是按部就班地学习,考试,工作。一步步地不会去主动突破或者尝试些什么,自然而然地认为努力的目的就应该局限于勤勤恳恳完成手头的任务,不犯错不逾矩,得到身边人的肯定。而不犯错就是潜意识里最可怕的壁垒。因为对于曾经的我们,几乎全部的自我肯定都来源于分数和排名所带来的成就感。应试教育让我惧怕犯错,而这种恐惧一直影响着我。过去的我为了一道错题辗转反侧懊悔不已,现在又如何敢面对不知结果如何的人生选择呢。
身边的长辈会语重心长的告诫我,选择正确的路很重要;学校的导师会说要找到你感兴趣的方向,家长会期望你找到一份不太累的体面工作。可没有谁会鼓励我用宝贵的时间去试错,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是过于理想的,求稳而不冒进的传统思维根深蒂固。
最欣赏的文学家林语堂先生曾评,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一言以蔽之,中庸之道。这并不是贬义,但委实再精辟不过。我也曾扬言要成为平凡而不平庸的人,要有自给自足无需谄媚他人的生活,可现在大部分自以为的努力也不过是在碌碌无为上更近了一步。
机缘巧合结识了几个朋友,他们的生活轨迹在我们看来就是很drama的剧本。有读着书不想读休学去自然公园看了一年林子又回学校猛读生态学的J;有放着G5不申,去了欧盟的一个社会关系调研(公费旅游)项目三年跑了20多个国家的L;有码了两年代码不想做程序猿又去读电气想当电工的G;还有思维清奇跑去叙利亚体验生活最后被国家护送回来的Z;
有时候会觉得这些人的人生过于花哨。他们的每一段经历可能并不会带来一个高薪的职位,一篇SCI,或者一个含金量高的学历,甚至完全是浪费时间。但你能感受到这些人是有“人生”可言的。而不是干巴巴的,我拿到了XXX的硕士学位,我找到了月薪XXX的工作,于是我就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决胜21点里Prof. Robinson 对男主说they want someone who dazzles,someone who jumps out of the page. 可谁真正愿意花费时间去尝试没有定数的人生,如果有一屋两人三餐四季,衣食无忧身心无虞,谁又想去成为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呢。
废话说到这,explore all possibilities of life终究不过是一时的空想,当代大学生能安稳度日,不再脱发就是最大的追求了。